男人們用盡一生,無非為了幾樣童年被踩碎的玩具
原創 2017-11-14 肥肥貓 肥肥貓的小酒館
本文作者:肥肥貓
Where is Spring? (Chun Tian Zai Na Li?)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 Little Dragon Tales: Chinese Children's Songs
1
前年某個美國大牌玩具廠在大陸開首家專賣店的時候,我去逛了一次。當時門店里另有一對情侶。男生很激動地拉著女孩講,他小時候超級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女生則一臉莫名。估計最后實在不耐煩了,催促男友離開。男生則依舊戀戀不舍,被拖走時眼里還閃著光芒。
我太明白這種感受是什么了。
上海的80后男生,在20多年前都有過這么一個階段——1990年代初,像孩之寶之類的原裝進口美國玩具當時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并且借助卡通片和電視廣告深入了孩子們的人心;但中國城市居民此時的消費能力還沒有跟上,形成了一個錯位的尷尬時期。
現在想來,多半是外商剛被允許進入中國,對中國市場了解不足,這些玩具除了made in USA以外,價格也是made in USA的。一個特種兵小人就已經要價人民幣幾十上百元,對當時月入僅僅數百元的中國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
于是,這些眼花繚亂的美國原裝玩具,成了整整一代上海80后男孩子們深入骨髓的向往和遺憾。我到現在還記得,纏繞我的,是一款反派眼鏡蛇部隊的登陸車,盡管已經過去了那么多年,只要給我張紙,我依然可以立刻給你畫出這輛車的全部細節——包括履帶車輪和車頭那個獨特的下開門設計。因為我蹲在百貨公司看了無數次了。
可可·香奈兒曾說過:“當你了解男人都是小孩子,你就了解人生所有的事情。因為男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無論他們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地位、多么深遠的影響力,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小孩子。”
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想法,香奈兒真懂男人。
2
大概半年前,微博上有過一個“讓直男猜化妝品價格”的話題。男人們因為普遍低估女人化妝品的價格在網上被女人們狠狠地吐槽了一番。
但其實,男性有的是女人不懂但價格奇貴無比的東西。要比完全可以這么比:女生每拿出一個化妝品,男生就拿出一個電競鼠標/機械鍵盤/蔡司鏡頭/吃雞顯卡,兩者之中價格高者獲勝,直到一方沒有存貨后游戲結束,外設比不過的話我們還有手辦和Steam 游戲,誰輸誰贏還真不好說。
說真的,女生也未必能理解為什么一雙球鞋幾千塊錢,而且買了不是穿的,是在家里當展覽品一樣擺著的;未必能理解為什么一把虛擬的武器,一個數值,可以不眨眼就花掉她們一個包包的錢。也許男人們分不清粉底液和遮瑕膏,但他們有的是細分領域可以玩講究。只不過他們從來沒想過拿這些當題目來為難女人罷了。
如果你有一定人生閱歷和情感經歷你就知道,男人比女人更童真,而同年齡的女人總是比男人們成熟得多。關于這一點我是從生物學去試圖理解的,因為女人們都是潛在的母親,所以必須更早熟,才能擔負起基因指派的責任。
男人一生都在尋找最初在童年時體驗到的那種的感覺,哪怕是童年時吃的赤豆棒冰,都已經刻在他的骨髓里。童年的記憶就像他們心靈的避難所一樣,一旦發現外面局勢緊張了,就不由自主的要躲進去。
3
男人的許多行為背后最深層的需求,是“玩”。理解了這一點,你才能真正懂男人。
比如,和女人不同,男人80%的購物行為,本質上是在尋找玩具。不信?偷偷打開他的購物車瞧一瞧就知道了——如果里面充斥著大量你莫名其妙的,不知所謂的,哭笑不得的各種古怪玩意兒,那基本就沒跑了,這些統統都是他的玩具。
我曾經在淘寶上買過一個手搖充電器,是的,在完全沒電的情況下你可以用一個桿子搖著手工發電給手機充電。后來我發現這個東西效率極其低下,大概抽風似的搖上5分鐘也就能給手機漲個1%的電吧。
某次我把這件事說給朋友們聽的時候,所有的女生都覺得我匪夷所思——顯然這東西根本就沒有用到的機會。但幾乎所有的男性朋友在聽完我描述后,都一致認為這個東西非常酷。
真的,你們女人不懂男人的浪漫。等喪尸圍城,核戰余生,無水無電的時候,你們就明白這個手搖充電器的好了。
男人的心中始終潛伏著玩具情結,無論是小學生手里木頭做的刀劍,紙折的飛機,還是30歲男人書房里的手辦,都是他們取悅自己的方式。總有那么一些童心未泯的大男孩,他們即便長大了,仍在持續不斷地尋找適合他們玩的“大玩具”。
很多人都看過網上這張圖:
真是太形象了。為什么男人們每次看見汽車總是情不自禁的行注目禮,有時候遇到不懂的車型還會在心中暗自記下樣子,自己回家查資料了解?因為汽車是人類智慧與力量在機械工業里的集中體現,是男人們為數不多的,可以公開討論也不會被人嘲笑的大玩具。
像汽車這種大玩具,沒錢的大男孩們查著資料,拿來當壁紙當信仰,有錢的大男孩們立刻開始囤積各種款式,從來不會跟你客氣。
如果不想長大,你一定要擁有玩具。至少,你要具備尋找玩具的能力,才不至于過早變成一個喪失了全部童真和童趣的油膩中年。如果你想要懂一個男人,就一定要先了解他愛的玩具。
4
有三樣玩具是每個男孩子10歲時候都會有的——玩具車,紙飛機,蠟筆。
這三樣玩具在30歲以后的進階版,叫做:小汽車、無人機、單反。
這三個玩具對應的客體分別是,機械、飛行、色彩,是最符合男人直覺的三種樂趣。基本上,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80、90后男性,一定繞不開這三個坑,遲早入一個,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這種迷戀在自己小時候就像盜夢空間一樣被種在腦子里了。
所以當我看到一下子把這三個元素結合在一起的凱迪拉克ATS-L光影繪,用8架無人機航拍汽車燈光的軌跡,我還真挺佩服車企對男人心理的把握的——無人機的同心圓飛旋、直線加速、復雜曲線,以及汽車強勁加速帶來的光影運動軌跡。我敢保證設計這個的人是男人,只有男人最懂男人。
我們對速度與機械有執念,幾乎所有的男孩兒都玩過Need for Speed,對汽車的愛是寫在我們骨子里的。為什么西方電影里一旦要表現男人中年危機,就要表現為他換好車?這就是一個焦慮害怕的孩子躲去玩玩具了。
想要操弄男人的荷爾蒙,讓他感受到在一臺加速的機械里就夠了。貝聿銘在采訪里說過,他上世紀40年代剛到美國的時候,賺到了第一筆足夠的錢立刻就去買了一輛車,因為他實在無法抗拒那種可以去任何遠方的駕馭感和自由感。
我問過一個喜歡凱迪拉克ATS-L的朋友這車好在哪,MRC感應懸掛能讓在高速運動中迅速控制調整車身姿態,剎車系統則充分保證了每一次剎停的平穩。踩點精準,走位風騷,更不用說凱迪拉克經典的斧劈前臉,每每看到身邊車迷研究起這些東西的沉醉,就讓我想起小時候小心翼翼從《艦船知識》裁下畫頁的男同學們。
畢竟,瞄準、預判與掌控,這種源于基因的東西,你抵抗不了。我猜,無人機和單反也一樣,都是男人的浪漫,玩攝影的老頭那么多,沒見幾個人靠狗頭賺錢吃飯。所以本質上是都是玩具罷了。不給他玩,他哭給你看。
5
我們是怎么變得“不像小孩”的?我們是從什么時候學會扮演出“大人樣”的?
大概就是玩具被剝奪的那一天吧。
童心被粗暴的對待和壓制,是許多中國成年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因為童年成長階段相對今天而言物資貧乏,導致我們覺得玩具是個稀缺品,奢侈品,是乖才有的特權。
而且這種特權還面臨時刻被撤銷的恐慌。上知乎搜一下“當孩子面破壞孩子玩具有什么影響”這個問題,里面的回答嘆為觀止。中國整整一代缺乏兒童心理學常識的父母,毀掉了許多人玩具的同時,也毀掉了他們的童年。
魯迅先生的《風箏》里寫過一個例子。魯迅早年不愛放風箏,不但不愛,還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的玩意兒。有天他發現愛放風箏的小兄弟偷偷在雜物房做風箏,于是他抓斷了小兄弟做的風箏的一支翅骨和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然后傲然離開,留小兄弟絕望地站在小屋里。若干年后,想起往事,魯迅寫到: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張愛玲說的,成名要趁早,來的太晚也就不那么快樂。我覺得,玩具也是同樣的道理,“早有了胡子了”再到手的玩具,肯定是要打個折扣的。
6
孩子氣這回事,往往在有天分的人身上體現的更明顯。
偉大如錢鐘書,犯起傻來也會幫著自己家的貓和鄰家的貓打架——這顯然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男生會做的事情。 泰戈爾在飛鳥集里寫過:
The great is a born child; when he dies he gives his great childhood to the world:大師注定都是孩子,死時把偉大的孩子氣留在世上。
我認為總結得恰如其分。
聰明的女人知道:成功沒有盡頭,永遠有比你成功的男人,而小男孩氣才是真正值得被看重的瑩瑩亮點。所以和這類聰明女人相處,對男人來說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自己心底的那個長不大的小孩,終于有人愿意聽他說話。
從男孩變成男人是陡然的,簡直是一場殘酷的淬煉。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像被踢出巢穴的幼崽一樣,男人們不得立刻學會奔波,學會獨自面對各種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直到身心疲憊。與此同時,社會允許男人減壓的方式又并不多,甚至不允許你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舔傷口,男人的“玩具”于是變成了僅有的排遣手段之一。
所以聰明的太太明白往往會成全男人的這種看似玩鬧的要求,因為反正每個男人哪怕90歲,心底的小男孩都不會消失,只要他的玩意不是嫖賭飲吹,便不會太過干涉。如果靠花錢買玩具能夠讓他們減壓,對很多太太們來說倒不失為一個劃算的買賣,例如動力與操控兼具的大玩具凱迪拉克ATS-L:
這場國內首創的汽車與無人機合作光影繪,用凱迪拉克ATS-L這個大玩具,喚起了大家對于童年純粹快樂的記憶
他需要成長,就必須補上自己童年的缺憾,不然這種缺憾會纏繞一生,揮之不去。一旦這種追尋被阻斷,他的成長也會被阻斷。
所以男人注定了要不斷的去尋找,尋找玩具,也尋找那個當年那個哭鼻子的自己,把那件踩碎的玩具還給內心的小男孩,成長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