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人青衫
01
不久前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一群閑極無聊的人找到一群人做了一個考驗伴侶忠誠度的實驗。
我看了其中一個女人的。
在做實驗前,工作人員采訪了這個女人,她面對鏡頭略驕傲地表示:我和我男朋友在一起好幾年了,我們感情可好了,各種甜蜜各種恩愛。言語中透露對這種實驗的不屑和對自己男朋友的自信。
然后,鏡頭慢慢拉遠。
視頻首先出現是她男朋友,一個人在寂寞的喝咖啡,然后一個胸大屁股翹的妖艷賤貨出現了,各種搭訕和語言挑逗:
帥哥,你好帥啊。
帥哥你有女朋友么。
帥哥我能上你家玩么。
剛開始她男朋友還一臉害羞一本正經不好意思,當聽到這姑娘主動約的時候,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禽獸本質了:
好啊,我沒有女朋友。
不到五分鐘兩人愉快地走出了咖啡廳。
女人一臉憤怒的追了出去,或打或罵或吵架或分手,最終的結果不得而知。
但這個試探告訴我們:人性,是經不起試探的,不要高估人性。
若是不奏效:
一 你是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二 誘惑不夠大
無它。
其實這般考驗人性還不如婚前多用點心多去觀察,同時如若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不要想著去考驗人性,別人性沒考驗到,而你卻傷心又傷身,這筆買賣可不劃算。
人性是人的自然屬性,一個人外在再怎么輝煌耀眼,但是這種自然屬性永遠不會徹底消滅。
02
這個關于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芬森大爺和他徒弟哈里大爺的故事。
芬森大爺到了晚年準備尋找接班人以傳衣缽,最后在眾多醫學界青年才俊中選了一名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是呢醫學研究是十分枯燥的,芬森大爺有點擔心哈里太年輕不能夠堅持。
助理喬治知道了就建議:據我所知,哈里家境十分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他會不會心動?如果他為金錢所惑,自然不配當您的弟子。
然而芬森大爺拒絕了。
芬森大爺說:我不能采納你的提議,我一直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俯瞰別人,也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他出身貧民窟,怎么會不對金錢有所渴望?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做出兩難選擇,而他跟著我做研究,根本不必到這一步,我何必渴求他必須做一個圣人……。
多年后,哈里功成名就,成了丹麥十分有影響力的醫學家。
聽到芬森大爺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事,那是老淚縱橫:“假如當時恩師用巨大利益作為誘餌,來評估我的人格,如果是這樣,我肯定沒有現在這樣的成就了……”
所以啊,一個聰明的人,不會去考驗人性。
因為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哈里家境貧困,當時上有老母在床需治病,下有弟妹需要錢讀書。物質的短缺,錢對哈里肯定是誘惑十足的。
當有人拿這個作為誘點時,很容易入坑。
所以不要讓人在自己與利益中作選擇,而是要去竭力創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去考驗別人的人性。
《圣經》里面曾把考驗人性稱之為魔鬼的試探,凡是這樣設計挖坑的人都是魔鬼的爪牙和幫兇。
在電影《1942》里頭:一條命只值兩塊餅干;給我餅干,我和你睡。
餓到最后,當離死只有一步之遙時,這些所謂的道德,羞恥,早已掩埋在對死亡的畏懼之中。這就是人性,赤裸裸的。
人性沒什么好考驗的,理解了自己,就理解了人性,不理解人性,是因為你還沒有徹底的理解自己。
我們很有可能為了五斗米而折了腰。
03
最近在看網劇《心理罪2》,這部劇大概情節可描述為:被實驗的人員因為《教化場》這個實驗導致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這讓我想起了《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這本書是因一個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以及近30年來所發生的社會現象而產生的理論結果。
當年的實驗是讓招募的志愿者,在一所模擬監獄中扮演囚犯和獄警,原定為兩周的實驗,不到一半時間因為發生流血暴力失控而中止了。
那什么是路西法效應?
在《斯坦福監獄實驗》中津巴多博士目睹了令人震驚的情形: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好人也會犯下罪行,這種人的性格的變化被他稱之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最后墮落成了撒旦。
我們一般人看到一些慘案發生時,通常會認為自己絕對不可能變成那樣的壞蛋和兇手,我們通常很自信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自己的意志,但如果把情景放在像納粹屠殺、南京大屠殺、盧旺達大屠殺中,如果把你丟在各種謀殺的屠殺者的角色里面,你會怎么做?你會不會可能順從,你會不會也投入其中?
而他們最終想要表達的是我們怎么樣避免有一天自己變成一個兇手。
那就是讓我們隨時對自己的情境身邊的環境、秩序所身處的社會或者機構保持一個警覺,明確立場和界限,從而規避風險和傷害。
04
加菲貓里面就有這么一個小故事:貓被抓走,它擔心主人喬恩會著急,會抑郁會發狂,然后,他們發現喬恩來到寵物商店,發現了它們倆個,很開心又重新把它們買下,故事的最后,這只名貓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永遠不會問喬恩,那天他為什么會走進寵物店。
你看有時候一只貓都比我們有智慧。
end.
我是凡人青衫,一個長得好看嫁給彥祖的少女
愛我請大聲告訴我,點贊,打賞,關注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