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把家看得很重。近代革命以來,為了培養國民的“國”的觀念,不得不把家、國、天下的順序倒過來,變成世界、國、家。
對于國,要進行愛國教育,因為國是一個政治觀念,必須靠后天的教育才能建立起來;對于環境也是,要進行愛護環境的教育,因為人們對于環境往往忽視;但是我們幾乎沒有聽說過愛家教育,因為愛家是人的天性,人們從小生活在家中,沒有必要再進行愛家的教育了。
有了家人們就想回家,家和住處的區別就是,家讓人想回家,住處不會讓人想回到住處。
在外面旅游的時候,會想到家,但是不會想到住的旅館。旅館只是個住處,是暫時歇腳的地方。
家比住處多了一層心理上的溫馨的感覺。房子如果是家,就比單純的房子多了些意義。劉德華有一首歌《回家真好》就是說的這種感覺。
人的成長首先是從離開家開始的,離開家庭、家鄉,去外面,去遠方開拓自己的事業;人的成熟卻是從回歸家庭開始的,回到家照顧父母、老婆、孩子。在一去一回之間,完成自己的使命、責任。一個人既要離得了家,也要回得了家,才是一個成功的人。
家是個人的第一層的擴大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會感到安全、舒適、滿足。出了家門,就是社區、社會,就要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在家里可以隨意些、放松些,在外面卻要警惕些、嚴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