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宏觀一點看,“內容運營”要做的事,其實就是持續(xù)關注內容從生產到消費再到流通和傳播的全過程,并通過自己撰寫、編輯、組織加工、外部渠道傳播等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進這個過程的發(fā)生。在整個過程中,你需要持續(xù)關注并提升各類跟內容相關的數據,如:內容數量、內容瀏覽量、內容互動數、內容傳播數……等等。
而拆分到具體和微觀落地的層面,關于內容的運營,可能有一個優(yōu)先級和權重最高的事情,是你需要優(yōu)先解決的。假如它沒有解決好或者沒有想清楚,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你做了N多的內容,且這些內容也都還不錯,你仍然很容易事倍功半。
這個事情,就是內容的“定位”和“調性”。
本文仍將采用結合拆書幫RIA拆書法及系統(tǒng)化學習的APMB架構來進行拆解,黃有璨的《從內容“調性”的落地到UGC生態(tài)的搭建 》一文。
APMB架構
APMB架構背后的本質是:只有有正確的假設,才有正確的策略;只有有正確的策略,才有正確的衡量;只有有正確的衡量,才有正確的行為及流程。這里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錯誤假設下的策略行為及期完善后的策略行為。
I:復述
好的內容運營,第一件事就是確定內容的“定位”和“調性”。立足長遠,內容的定位和調性則是以一系列長期、持續(xù)的內容為載體,面向用戶建立起一種識別度和信任感。
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這個調性被成功樹立起來,你就可以在用戶心目中牢牢占據到一個位置,并進而大大降低你以后要去建立用戶認知的成本。
如何規(guī)劃“定位”和“調性”,以及將調性建立起來?
首先,是內容定位及明確你的內容邊界(如: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
其次,將你的內容打上某種風格化的標簽。你必須要給自己的內容調性找到顯著的不同和差異所在,并將差異點標簽化。找差異,其實邏輯跟一個品牌的定位是高度相近的——市場上那么多同類的品牌,要讓我記住你,能識別到你,你必須擁有一些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差異性。人們記住一個東西,永遠是因為它的“不同”。
第三,你要落地到實處找到具體的發(fā)力點。就像一個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一系列行為所支撐起來的,如果想要把“調性”這種東西落到實處,你最好先從你的內容背后提煉出來一些棱角分明的標簽,再用一系列具體、切實的行為動作去支撐起這些標簽。
A1:激活經驗
以三節(jié)課公眾號為例,他的定位及調性如下:
定位:三節(jié)課是一個只關注產品與運營的、有溫度的微信公號
內容邊界:
只關注各類產品和運營的真實案例,只關注我們認可的一些成體系的方法論,以及也會一并關注產品人運營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除此之外,模式、融資、一些比較碎片化和零散的東西等,都不是我們會關注會去談的東西。
標簽:三節(jié)課的微信公號設立了“原創(chuàng)、有實例、有態(tài)度、有情趣、有溫度”這樣幾個標簽。
系列化行為:
原創(chuàng)。我們的內容90%以上都是原創(chuàng);
有實例。我們60%以上的內容都是真實的產品&運營案例分析、評論和方法論輸出;
有態(tài)度。我們總會在我們的內容中持續(xù)強調和輸出一下幾個態(tài)度——“言勝于行”、“不性感,毋寧死”、“唯有愛與用戶不可辜負”;
有情趣。我們時而會有10%-20%的逗逼趣味內容;
有溫度。我們偶爾還會有點人文關懷式的內容。
A2:拆為己用
比對筆者運營的“思維研習社”公眾號,過去雖然在定位上有一定的思考,但是沒有具體化。在這里,我們將通過本文的方法來做梳理。
定位:清晰思考+,內容核心目標在于基于清晰思考打造指數級成長的方法論。
內容邊界:
基礎領域:清晰思考及基于清晰思考衍生的系統(tǒng)化學習,生涯規(guī)劃,時間管理,復盤等個人成長的關鍵課題;
專業(yè)領域:采用清晰思考+系統(tǒng)化學習方法,系統(tǒng)化的拆解文案(如李叫獸y文案),運營,社群營銷,產品等關鍵領域。
標簽:清晰思考/系統(tǒng)化學習,指數級成長
系列化行為:
清晰思考
清晰思考的系列化文章;
在個人成長領域,定時輸出基于清晰思考的應用文章;
基于清晰思考的運營活動。
系統(tǒng)化學習
系統(tǒng)化學習的系列化文章;
在關鍵專業(yè)領域,定時輸出基于系統(tǒng)化學習方法的拆解文章;
基于系統(tǒng)化學習的運營活動。
總結:
內容運營的核心,既要立足將來,面向用戶建立起一種識別度和信任感;又要立足現(xiàn)在,盡一切努力促進內容的被消費,好比絞盡腦汁地寫好一篇搞笑的段子,讓人看完后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立足將來關鍵是基于內容的定位和調性產出一系列長期、持續(xù)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