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眾眼里的喜劇之王,因為他的電影全都充滿了對傳統顛覆與改寫,所有的嬉笑怒罵皆堪稱經典。
他是杰出的商人,他的產業涉及投資房產、收購影院、網絡游戲,累積財富差偶偶15億港元。
他是“星爺”周星馳。
1962年6月22日,周星馳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內地移民家庭里,一家人生活在九龍窮人區,在7歲時就要面對父母離異的現實,之后由母親獨自撫養他和姐姐妹妹。慶幸的是,在1980年,周星馳成為了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的特約演員,步入了影視的道路。
眾所周知,周星馳在成名之前也曾經歷過龍套生涯,那是在1982年,當時的周星馳拉上梁朝偉一起報考了第11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梁朝偉通過了,周星馳卻沒有,幾經輾轉進入了訓練班的夜間部,這才開始了無線電視劇臨時演員之路。直到1986年,周星馳才被調入無線電視臺戲劇組,出演了真正意義上屬于他的第一部劇《哥哥的女友》。
事情出現轉機是在1988年,李修賢看好周星馳的才華,讓他在《霹靂先鋒》中飾演了一個浪蕩江湖的小弟,也正是這個角色幫助周星馳獲得了臺灣電影金馬獎第25屆的最佳男配角,同時也得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的雙料提名,從此星途一發不可收拾的他接連出演了《賭圣》、《賭俠》等電影,1991年《逃學威龍》更是打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在當時,周星馳幾乎就是票房的保障,與成龍、周潤發被媒體稱為“雙周一成”,接二連三的口碑電影也讓觀眾對他的昵稱由“星仔”變為“星爺”。
也是在多年后,人們終于更深刻的懂得了周星馳電影里的無厘頭,那些笑著說出來的話卻隱藏了那么多悲傷。1995年之后,《月光寶盒》系列、《功夫》、《食神》等個人風格明顯的電影都將他推向了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想要描畫一個準確無誤的周星馳真的極為困難,他同時被人視為天才、偶像、暴君和孤僻者,他做過演員、導演、房地產投資公司主席,甚至成為廣東省政協委員。
他樂此不疲地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揉進電影里,不管是少年時代鄰居里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繁華酒樓里諂媚的店小二,還是那些面對挫折堅強不屈的英雄人物。他說,這都是自己的經歷。
有人說,人之所以超越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會笑。也許這很好地解釋了喜劇片不管在哪個年代都能大行其道。
當我們談論喜劇片,周星馳無疑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他的食神、蘇乞兒,他的唐伯虎、凌凌漆,他的九品芝麻官,甚至他的至尊寶,都是以最簡單的喜劇手法,講述小人物最“樸實無華”的故事。
笑著流淚似乎成為了星爺電影的主旨,作為觀影人,你開心就好。
娛樂圈總流傳著星爺不好打交道、難接觸的傳言,是因為他私下里跟電影里所表現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其實出來混,性格外向又善于表現的人往往比較混得開,可他偏偏不是這個樣子。
也許因為家庭出身的原因,他一直都是自卑又害羞的。二十多歲時,他說自己“我這個人屬于怕羞的那一類。有的人平時講話很大聲,希望有人注意到他。我不是那樣,我平時喜歡聽別人講,我最喜歡聽嗓門很大聲的那個人講話。如果你給個劇本讓我演一次,我就能投入進去,把自己當作劇中人那樣去演,但平時不行。我覺得自己喜歡演戲。”
跟他合作過《大話西游》的導演劉鎮偉說:“他經常被人誤會扮大牌耍酷,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怕丑(害羞)的人。拍《大話西游》的時候,我見過他拿著掃把跟民工一起掃地。有次收工想跟我談戲,還偷偷往我酒店房間門下塞紙條。其實星仔平時害怕接觸陌生人,不夠主動,所以容易被人誤會。” 即使已經三十多歲,即使已經紅了很多年,他還是這樣。
曾有人說過,“周星馳只有兩個年齡:一個是5歲的小男生,一個是100歲的老人家。”一方面似老者般通透,一方面如孩童般單純。如今的他,功成名就,名利雙收,遺憾的是如今白發蒼蒼的他愛過之后依然孑然一身。
他用自己的青春為我們創造了經典,
卻也錯失了自己的青春。
如果可以,但愿他身邊有一個陪自己終老的人。
如果可以,但愿他成為打心底里開心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