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好事從不留名”
別人誰在乎?是你還在念念不忘。
“善良就能得好報”
這我不知道,但別人利用你的善良肯定得好處。
“我是好心啊,怎么結果會是這樣?”
好心就能辦好事?
“我覺得我挺善良的,與世無爭”
連野心都沒有,你的善良是一種放棄
1.
我們從出生到記事開始,你還記得多少事?
是不是每年都在刷新著自己的記憶?
能留下來的,一定是讓你自以為自豪的事,
比如小學的時候,
要給某災區捐款,
你拿出了所有的零花錢,
爭搶著要比別的同學捐的多,
你覺得自己特別特別有愛心。
或許在上學的時候,
要給西部地區捐衣物捐書本。
這可給爸爸媽媽忙壞了,
把家里大小柜子翻了個遍,
直到捐贈物品的時候,
你捐的是最多的。
而父母說的一句話,
你可能都沒入耳
“捐給貧困小朋友書,你希望讓他們好好學習,可這些書你看過多少?”
成年后想起這句話,
不盡感慨:希望別人好好學習,自己卻學成了渣。
不知我的書能給哪位小朋友以幫助,
但能知道的是,我并不珍惜學習,還要讓別人珍惜。
?
2.
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為人處事要善良”。
這貫穿了我們整個的成長,
然而這種“善良”
在你成長的道路中,
卻一次次的被利用,
或是因為你的“善良”被別人欺負、誤解……
仔細想想,是不是有過?
小時候,
一個同學很真誠的找你借五塊錢,
可你手中只有中午吃飯的五塊錢啊,
忍住自己的不舍,借給了他。
他中午買來了好吃的午飯,
你怕別人知道自己中午沒飯吃,
或假裝吃過,或躲起來。
成年后,這種事還在不斷的發生,
因為你的善良,
從來沒怎么善待過你自己,
這是善良嗎?
你能否對自己善良一次?
這也許就是別人所說的自私……
對別人好叫善良,
對自己好,有時候卻成了自私。
3.
全世界都流行做慈善,
可有時候“慈善”反而害了被救助的人。
很多人認為非洲的貧困,
是因為富有的西方國家沒有同情心,
后來,國際上援助非洲從未停止過,
而且金額巨大,
但并沒有什么用,
非洲老百姓依然窮困,
吃不起飯、穿不起衣,
繼續遭受災病的侵襲,
為啥?
一是因為來自全世界的援助,就是錢,
沒多少落入老百姓手中。
二是因為,非洲一些人習慣了被援助,
反而不是工作,等著別人救助,
越來越懶惰。
就連非洲女學者“丹碧莎.莫友”
毫不客氣的指出:西方援助害了非洲。
被溺愛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你說好心真的一定能辦好事嗎?
有時候不能,
有時候能,
什么時候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直接給他錢,不如教他怎么賺錢。
再比如,有人喜歡放生,
在放生者看來,
這是做善事,
可他們不知道胡亂的放生,
也許會讓外來物種侵害了當地的自然生態,
這叫善良嗎?
不要瞎JB善良。
4.
經常有人在工作的時候,
遇到過豬隊友、渣同事,
有時你做好一項工作的時候,
被一個豬隊友搞壞了,
你會說,算了,同事嘛,不斤斤計較。
可這種不斤斤計較,
不僅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你容忍了工作的效率,容忍了損失,
害了自己。
你容忍了豬隊友,你讓他繼續做豬,
害了他。
辦公室的勾心斗角從未在世界消失過,
別人挖空心思給你設置障礙,
或是想方設法把你踩下去,
你呢?
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默默接受。
你特么這是善良?
你連一點競爭的心都沒有,
你個慫逼。
你的善良,在放棄自己。
同樣是爹媽養的,
憑什么讓別人給自己搗亂?
又憑什么讓別人肆無忌憚的欺負自己,
還美其名曰:心地善良,不與其爭斗。
什么時候,善待自己了,
再談善良。
作者/木兩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