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作業中,看到007戰友的一篇文章,提到網絡生存(網絡分身)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種“存在形式”,我看后非常有感覺,遂起意進一步發揮這個概念。
網絡分身,也就是我們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的各種各類的虛擬化生存,我名之為“網身”,以與現實世界中的“自身”相對應。比如從早年的博客、微博,到現在的微信公眾號、簡書、喜馬拉雅、知乎、臉書、推特等等各個平臺上,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將自身所思、所想、所感對象化、異化、網絡化的結果,就是網身。
無論網身為實名,還是文字、火星文、符號、圖形等的呢稱、標識,反正是自身的對象化、異化、網絡化,反正都對應著一個自身。僅從名稱看,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沒有網身存在,而更常見的則是一個自身對應著多個網身。換言之,一個自身,都是多種面貌的網身存在。在網身與自身之間,有和諧共處的,也有牛頭馬嘴的,有相互對立的,也有彼此解脫的,有高度統一的,也有完全相反的。那么,網身與自身的理想關系,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如何讓網身與自身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為用,共同成長呢?
第一,自身是生產,網身是宣傳
自身生產產品,網身放大人氣。自身先做,網身再說。潤總出了五六本書之后,才寫專欄。其實前面所出的書,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對讀者并不要緊,但對潤總很要緊——先做、生產——這就是準備,這和木心百萬字的獄中日記,就是后面十幾本詩集的草稿,是一樣的。笑來老師自2005年開始,每日三千字的博客寫作,其實當時誰也不知道他這樣死磕自己要做什么,他自己根本沒有想到,12年之后,每日寫專欄時,究竟有17萬的訂閱。
第二,自身是線段,網身是射線
自身是肉體之身,網身是信息之身。自身有生命,質量再高的生命,也有生死大限。網身也有生命,但卻因為質量高下,而使“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與“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輕于鴻毛”與“重與泰山”的區別呈幾何級數無限放大,于以至網身這個射線端無限延長。
當代的長生不老術,看來只有求助于網身了。也只有在網身世界,我們千年來的長生不老術,也真正得到了解決。
第三,嚴格自律自身,建立網身系統
網身不是自身的翻板,也不是自身的無機生命,而是有自己獨特的系統,這是需要長期建立的。因此,嚴格自律自身,使網身配得上為自身代言,并嘗試各種實驗,建立符合網身特點,又與自身緊密相連的新系統,才使自身與網身,獲得了各自獨立的生命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