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小鎮(其中理念很實用,所以照搬原文)

影視小鎮

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能夠誕生一百個左右的影視小鎮都不奇怪,因為影視業絕對屬于新常態下的需求之一。而且影視業還有一個好處,影視業與經濟周期是負相關。經濟越不好大家越愛看電影,現實世界滿足不了就在精神世界里去尋求,這就是印度寶萊塢這么熱的原因,很多窮人賣了血也要看電影,就是這個邏輯。中國的電影,以后也是會有大發展的。

儀式感

我們的電影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是當票房起來的時候,爛片極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因為,中國所有的電影是“單向流程”,從劇本開始融資、拍攝、后期制作,一直到產品出來才能看到它是什么樣子,這時候即使有問題也改不了。美國的電影之所以每次影片都成功,因為多了一個環節,叫“預發行”。預發行當中有個相關技術公司叫“第三樓”,拿到本子之后導演會先找到第三樓這個公司,用很糙的方式拍出來個很糙的草本電影。根據第三樓做的東西找到很專業級的觀眾。這個什么意思呢?我舉個例子:比方在座各位都是甲方,我需要表現圖。如果全部是同濟大學的師兄弟,拿草圖就能講明白。同理,我拍了一個很草的片子找了專業級的觀眾,這時候投資大佬坐在旁邊,統計喜劇片笑多少次,悲劇片哭多少次,再根據這個進行專業投放。他們的影片投放比我們要精準得多,而且使得風險變得特別低。馮小剛說過一句話,“中國特別需要電影的藍翔技校,我們缺乏為電影專業做服務的環節”。外國電影好看,是因為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人,而中國的電影是非常糙的。

電影小鎮就是在傳統電影基地的基礎上做兩件事,一是引入第三樓這樣專業的電影技術公司,二是做了一些專業的人才孵化。大廠影視小鎮,現在有很多公司入駐,這里面不僅引入了龍頭企業金海岸影業、頂級的數字公司,還有獲得艾美獎的Base FX公司。另外,這里還做了一個特別的事“劇本匯”,當年的馬珂說過:“一個好電影的三個要素,第一是劇本,第二是劇本,第三還是劇本”。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視大廠小鎮,這是我們給華夏做的第一個小鎮項目。這里做了很多的保障平臺,特別是保障知識產權的平臺。在美國國家專利局的墻上刻著這么一段話,“專利制度是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