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眼中,我是那種安靜話不多的的女孩子,我也樂意表現出這幅樣子。
我覺得這樣可以少去很多麻煩,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不會有人刻意跟我搭訕,不會有男孩子邀我喝酒,對待話不多的人,大家說話的分寸和尺度總有所收斂。
我一直很享受這種狀態,但總有人好心幫我,說要放飛自我。
過年期間,一個一年到頭只見一面的遠房親戚加了我的微信,說實話,我在看到好友驗證很久后才點擊通過,當時的想法是:千萬不要找我聊天,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便好。
就在我默默祈禱的時候,收到了一條微信,硬著頭皮說了些客套的話,尬聊了五分鐘,每一句回復都期待是最后一句。最后話題停在“嗯嗯”上,心頭舒了一口氣,順便屏蔽了她賣貨的朋友圈。
我以為就這樣了。一天,她又開始找我聊天,聊了沒兩句,她提出想要我幫忙設計個東西,我找了個借口拒絕后,便再沒有找過我了。
回到深圳上班不久,一個老同學發來信息,說新公司在附近,要不要一起聚?收到他發來的地址一瞬間,我趕緊打開地圖,萬幸的是我們隔了半小時車程,還好不在附近,還算有拒絕的借口。
有人說,我一直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來,而我不出去。
總有好心人勸我,要放飛自我,可憐的他不知道我早已放飛,這便是自我。
有人說,我不善交際,冷淡寡言,我當然知道。
我當然知道逢年過節要給長輩問候,隔三差五要跟朋友聯絡,對待同事要主動熱情。
我當然知道在飯桌上要主動敬酒,說些客套又煽情的話;我當然知道在聚會上,要主動融入人群,喝酒唱歌,呼朋喚友。
有人說,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所有我也得這么做,不然會被孤立。有人說,是因為這樣做有好處,所以這樣做。有人是因為喜歡這樣做。
我不敢勸你做個如我般,冷淡寡言的人,因為那會很有累,而我不確定你是否擁有那份勇氣。那些想隨心隨性生活的的人,必須付出多于常人的艱辛,也許你得失去些什么,甚至會被不公平對待。
人終究是社會的產物,從某種意思上來說,如果你徹底退隱出社會,你已經死了。因為沒有人記得你,而你不會對社會產生任何影響。
我也不想勸你做個隨大流的人,隨波逐流未必是最正確的路,但是最心安的路。以前,我一直覺得不走尋常路的人很酷,后來我發現,那些在錯誤的道路上,與對的人相伴,也是一種生存方式罷了,無所謂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