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趙不是個鼓號手,但是他們小學的鼓號隊隊員,可他從來沒有吹響過他的小號。而負責鼓號隊訓練的大隊輔導員完全沒有開除他的意思。當他向老師提出他想自動退出的時候,老師拒絕了他讓他在練練。每周一都要舉行升旗儀式,當他的號吹不響卻要裝樣子的時候,他感到深深的悲傷,直到今天。
2
小錢不是個聰明人,但是從小開始家長老師都夸這孩子聰明。當時的他覺得十分的享受,后來覺得光聰明是不夠的。他開始賣弄各種有趣東西的皮毛。身邊的人也開始夸他是個有才華的人。直到后來他見了真正地聰明人、有才華的人。知道了自己不聰明并且沒才華。他不知道自已要去選擇哪一個,彷徨之中他不再聰明和有才華。
3
小孫不是個詩人,他明白他寫的那些東西無非是一點情緒意象的順口溜。既沒有悲天憫人的大氣度,也沒有食髓知味的小情趣。周圍的朋友常常調侃他,可是他卻總想虛榮地把這所有的聲音當作褒獎。這一點讓他自己都看不起。有一天有人嚴肅的告訴他他是個詩人。這種矛盾更讓他看不起自己了。
4
小李不是個不愛說話的人,但他幾乎上不與他人主動溝通和交流。由于僅僅幾次交流后的失望進而錯誤地相信了《東邪西毒》里所講”不被拒絕的最好方式是先拒絕“。他變成了一個敏感的人。但他渴望去溝通,去獲取理解。可在說話前所考慮的東西太多,失去了很多機會。他這半輩子美好的事情全是他主動出擊才成功的,可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在躍躍欲試和垂頭喪氣中煎熬。
5
小周不是個有政治見地人。他最早的時候無非是喜歡旗幟和口號,年輕時希特勒和本拉登都被他口頭崇拜過。后來當他真正的把現實生活和政治對接時候,他對周圍環境深深感到失望,”好人“,”壞人“統統令他沮喪。他總是把政治考慮的嚴肅和復雜。后來他明白了,無論你正著做,反著做,都是會被人們欺騙的。
6
小吳不是個理想主義者,但他不愿意承認。很多在現實上的憤怒痛苦不屑,多多少少成為他急躁懶散的借口和理由。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腳踏實地的希望去點點滴滴改變世界的,他在嘴上很逞強,而他在行動上不是很認真。當他企圖有所轉變時,火把總在幾天后被無力感撲滅。要變成虛無主義者嗎?他不愿意承認。
7
小鄭不是個悲觀的人。他是向往歡樂和幸福的,可這兩樣美好的前后總是充滿選擇和代價。他面對這些總是充滿了膽怯與不信任。而相對的,就像是相對于陽光他總是喜歡陰暗,因此覺得心安理得。他總說”Life suck“,更多是想把自己的孤獨營造的勇敢。對于自己,他也不夠誠懇。
8
小王不是個誠實的人,他還總想她。
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