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艾自憐只會毀了自己。
人們有一種叫作“自我服務偏好”的心里因素,經常會導致人們會做傻事。而且呢,它往往是潛意識的,我們所有人都難免會受到它的影響。我們都認為“自我”有資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
例如:從前有一個很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可是他大多數(shù)時間過的都比較悲慘,他的收入在當時算很高的,超過整個城市的90%人,但是由于他富裕的時候不儲蓄,并且在他收入較低的時候,依然過著富裕時所享受的生活,后來由于他妻子生病以及他的賭博,使得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總的來說,妒忌、怨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tài),過度自戀可以讓人近乎偏執(zhí),而且這個情緒是很難逆轉的東西之一。而且我們要知道,自憐也是于是無補的,事情的發(fā)展不會隨著我們的主觀情緒而轉移。
自憐最明顯的外顯形式就是抱怨,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各種抱怨,大多數(shù)都是抱怨別人如何對自己不夠好,工資對員工不夠好,社會不公平等等諸如此類的。至于抱怨的內容是否如抱怨者所說其實不是很重要。
首先,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抱怨的人,他們在開始抱怨的時候,通常情緒沒有那么激動。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在聽他們抱怨,感受到自己有受眾了以后,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夠委屈不夠慘,會不由自主的夸大其詞,以博取一些安慰和同情,至于真相是什么好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情緒大于了內容。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就真真正正的變成了如自己所夸大的那般委屈和可憐。因為語言有魔力的,實驗已經通過大樣本的實驗證明了“自證預言”:人們會變成自己預言暗示的樣子。
其次,也許有人會說,管什么真相,自己爽了才重要。可是,根據(jù)動機-行為-獎勵這樣的機制,就會形成抱怨的習慣,就算你的好朋友一次兩次的聽你抱怨,最終肯定會忍受不了你的。我就問你一句:誰喜歡跟整天抱怨的人再一起?這樣你會失去朋友,然后抱怨,最后甚至開始抱怨整個人生,整個世界。
最后,抱怨能解決任何問題嘛?即使是公司不合理,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合理的途徑去提出來,抱怨沒有任何效果。即使是別人對你不好,最好的方法是努力讓自己變成值得別人愛的人,而不是去怪罪別人,顯然沒什么用。即使是社會不公平,你要學會接受,然后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要推翻現(xiàn)有的政權吧。
你們可能覺得我說的有點夸張,但是我真正的告訴你,我真的見過每天抱怨的人,然后他的生活真的比一般人遇到的壞事多,而且多的不是一點半點。有一些問題,可能大家都會遇到的,但是他的一些事情真的不是一般人能遇到的各種煩心事。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好像他也已經習慣了一樣,愛莫能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包括我在內,總感覺自己很倒霉,總感覺自己很特別,總感覺自己比別人慘一些,偶爾就會各種心疼自己。其實,我們都錯了,我們陷入了自己所制造的惡性循環(huán)中。我們應該不斷的覺得自己幸運,這樣也許我們真的會幸運一點,反正想一想也不會懷孕,萬一真的有效呢?你會回來謝我的。
自憐總是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它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如果我們能夠避開它,我們的優(yōu)勢就會遠遠大于其他人,因為自憐是人的一種標準反應,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來拜托它。
智者不為他所缺少的東西悲哀,而為他所擁有的東西高興?!獝郾瓤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