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春風得意
【釋義】和暖的春風很適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做事順利,志得意滿的神情。
【成語2】走馬觀花
【釋義】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成語】寸草春暉
【釋義】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處】唐·孟郊《游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剛懂事不久,他的父親孟庭玢就因病去世了。
父親生前只在昆山做過很短一段時間的縣尉,一家五日都靠一人的微薄收入度日,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兄弟三人中,孟郊好像一直是郁郁寡歡的一個,父親去世后,孟郊就更少言語了。苦讀之余,他總是望著一個地方發呆。
只有呆在母親身邊的時候,孟郊的臉上才會出現難得一見的笑容。他會專注地看母親為他縫補衣服,也會輕聲聊些書上讀來的故事和心得;看著母親因整日操勞而粗糙不堪的雙手,他的心上會生出隱隱的疼。
有時,他也會主動幫助母親做事,母親每每會阻止他:“郊兒,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了,以后考上個功名,這比什么都好。”
孟郊記住了母親的話,他讀書愈發用功,他對自己說:要走出去,要出人頭地,只有如此,才能做成大事;一滴水要是不去融入大海,又怎能掀起沖天浪濤呢?
二十歲那一年,孟郊告別了母親和兩兄弟,只身一人從家鄉湖州奔京城而去。半路上,他想到自己一寒門子弟,直接應舉,上榜的可能性太小了,他想先隱居,等有了名聲,再作打算。
到了河南嵩山下,他暫停腳步,找了個地方隱居了下來。
隱居期間,孟郊努力改變自己,偶爾會硬著頭皮去接近當地一些官員,結果次次是灰頭灰臉而歸。
身心疲憊地過了幾年,他思家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窮愁無路,只有回到母親的身旁才是最好的安慰。
再見到母親,母親沒有責怪他,而是勸他先成家再說。
一年后,孟郊結婚了,妻子是一柔弱溫順的女子,可是和孟郊一起剛生活兩年,她就不幸病逝了。
孟郊在悲痛之余,再次一頭扎進書堆中去。
時光匆匆,轉眼他已年近而立。眼見家里境況日益不堪,他決意再次外出了。
他去了河南,去了江西,去了蘇州,去了好多地方,他渴求被引薦,期盼一步到位。
但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時局似乎越來越亂,官員在互相傾傾軋,人民在低層掙扎,孟郊看到這一切,漸漸心灰意冷。
荒廢了十年光陰,轉了一大圈,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到家后不久,他又和一個姓鄭的女子結了婚。
母親仍堅持讓他考功名,因為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好像沒有第二條出路了。
791年,年過四十的孟郊走進了湖州鄉試的考場,順利過關后,他便于第二年去長安應進士第,結果沒考上,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才情得到韓愈的賞識。
793年,再考,依然落榜。
兩次受挫讓孟郊的心開始流血,夜晚醒來,往往嘆息不已。“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陽,空將淚見花。”
連聽到猿的叫聲,內心都會被深深觸動:“時聞喪侶猿,一叫千愁并。”
又過了三年,在母親的規勸下,孟郊再赴長安應試。
這次,他中了!!!
這一年,他已四十六歲了。終于能夠給老母親一個交代了,終于有了一個生命中的轉機。壓抑了數十年的內心終于有了一個釋放的機會,孟郊走到了一生之中最為得意的時刻:
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但是,好不容易登了科的孟郊卻并沒迎來他想像的生活。
又等了四年,他才等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官位。盡管不滿意,但畢竟有了薪俸。上任后,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他把辛勞一輩子的老人家接到了身邊。
每天的公務,瑣碎而讓人生厭,只有回到母親身旁,孟郊的心中才會得到一些慰藉。每次出門,母親都會對他再三叮囑,仿佛他還是個孩子似的。
這晚,孟郊看著床前為他縫衣的母親,內心禁不住一陣酸楚,想到小時候在老家的那一幕幕,想到母親的慈愛,想到官場的復雜和人世的無奈,他輕聲誦出一聲詩——《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游子的吟唱,母愛的頌歌。
官場現狀與人生理想的巨大差距,讓縣尉孟郊的心總是處于痛苦的撕裂狀態。他不愿去做那些無聊、無情、無緒的差事,有時干脆跑到附近山林里,飲酒彈琴,賞景吟詩。為此縣令大光其火,干脆求上級派個人來代孟郊處理公務,俸祿也只發他一半。
孟郊也不計較,等母親去世后,他便斷然辭了官。
然后,孟郊便陷入更大的困頓之中。
家中,鄭氏為他生的孩子也夭折了。“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
“今天我,寒夜里隨風飄過”,倔強可憐的孟郊終于混到了一無所有的地步。
唐憲宗元和元年(814年),興元節度使表奏孟郊為幕府參謀,見習大理評事。64歲的孟郊聞命后,從洛陽趕去赴任,當年8月,行至河南閿鄉縣時,不幸暴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