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文
【約1:35-39】
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里。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么?他們說,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里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這段經文記述了最初跟隨耶穌的兩個門徒——彼得和安德烈,他們跟隨耶穌的經過。梁樸牧師稱此為門徒跟隨主的入學考試。
為此,不妨我們也來考考——
一、看哪,這是神的羔羊——指出跟隨的對像
彼得和安德烈兩兄弟跟隨耶穌,并不是偶然,而是其中有一個媒介——施洗約翰。
他們最初是約翰的門徒,他們的信仰建立在約翰悔改的洗禮之上。耶穌曾評論約翰,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施洗約翰。”這句話是對施洗約翰身份的肯定,也是對其工作——宣講悔改的洗禮的肯定。因此,彼得和安德烈跟隨施洗約翰,并接受他的教導,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當耶穌出現以后,約翰便指著耶穌,對門徒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把原本跟隨自己的門徒推向了耶穌。彼得和安德烈一聽見約翰的見證,便隨即跟隨了耶穌,圣經用了一個“就”子表明他們跟隨時的態度很堅決,并沒有的任何的遲疑。
因為,神的羔羊——耶穌,才是他們直正要跟隨的主、夫子、拉比!
我們中間很多的弟兄姊妹,起初是跟著信主的父母、兄姊妹姐妹、親戚朋友來到了教會。因為,聽他們說信主很好,聽他們說信主得福氣,聽他們說信主有永生。我們起初到教會來,是因為“聽說”,我們的信仰僅僅建立在這些“施洗約翰”身上,他們如何說,我們就如何信,他們說了多少,我們就信了多少(可能更少),除此之外,一無所知。這就是我們當中許多人的光景。
我們需要把我們信仰的目光從“施洗約翰”的身上,轉移到上帝的羔羊——耶穌基督身上來。讓我們與主之間不再有任何的中介,讓我們與主面對面,親身跟從他。
當我們主動讀經、主動禱告、主動參與聚會、主動服;當我們親身去經歷這位主,認識這位主,我相信你已經跟隨主了。
我要問,你跟隨主了嗎?你天天跟隨主了嗎?
二、你們要什么?——指向跟隨的動機
當兩個門徒跟隨主耶穌的時候,耶穌并沒有立即表示歡迎,或是接納,而是很直接地拋出一個問題——
“你們要什么?”
這個問題指向門徒跟隨主的動機,跟從主的目的。
當我們很熱心滿懷,來教會說要信主的時候,傳道人若是問你“你為什么要信耶穌,你有什么目的,你懷著什么動機?”我們很可能會覺得傳道人太沒禮貌,似乎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把我們信主的熱情都給澆沒了。
但是,這個問題卻是每一個對自己信仰負責之人所應當思考的問題。
我們信耶穌,究竟是為了什么?
有一個人為了名利,到耶穌跟前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里去,我要跟從你。”但主耶穌卻對那個人說:“ 狐貍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19-20)
很顯然,如果我們來信主,是為了事業發達、仕途亨通,在耶穌那里是得不到的。
或許,每個人起初來信主都帶著各自的目的和想法(不一定是為了名利)。我想主所揀選的十二個門徒,起初跟從主的目的也并不一定很單純,他們的動機也并非很高尚。從后來耶穌榮進圣城后,門徒間彼此爭大的事件,就可以看出來。
“你們要什么?”,這個問題似乎觸到了彼得和安德烈的心思,讓他們當時似乎有些尷尬。于是他們并沒有正面回應主耶穌的問題,而是用另一個問題化解了當時的尷尬場面。他們反問耶穌:“拉比,在哪里住?”。耶穌回答說:”你們來看”。于是,那天兩個門徒便與耶穌同住。
到今天為止,無論你懷著怎樣的目的和動機到主面前來,我認為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我們也曾如此。但是,當我們跟隨主以后,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信仰,反思我們的目的。因為,信仰并不一定會朝著你所想要的方向去發展,反而很可能與你的想法截然相反,到那時你很可能會離棄信仰,你將遭遇信仰的危機。
那么,如果我們自己(個人)的動機不純,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目的才是合乎信仰的呢?
約翰說:“看哪,上帝的羔羊……”
耶穌說:“你們來看”
看什么呢?看耶穌基督。他是我們跟隨的唯一目的,唯一目標,唯一動機。我們跟隨耶穌基督,不為別的,只因他是神的羔羊,他是人類的救主,他是耶穌基督。
這是一個絕對充足的理由,這也應該是唯一的理由。
讓我們放下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信仰不是跟隨自己的“想法”,想法不能作我們的主。
唯有耶穌基督才是主,才配作我們的主。讓我們來跟隨主,單單的來跟隨主!
愿上帝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