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司馬懿黑化?

后期黑化是正常想象,不如說不黑化,依舊偉光正才是毀三觀

歷史上司馬懿前期表現還是沒有越界的,但是曹睿病死,被曹爽架空后,開始聚集力量謀劃政變,最終高平陵之變成功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開始有所不臣之舉。

大概是因為軍師聯盟第一部播出的關系吧,在那之后我見到許多給司馬懿道德洗地的水軍,今天也想順便說說。

觀點1:曹爽和司馬懿政治斗爭,如果司馬懿不殺曹爽,曹爽就會殺了他。

對此,我只想說……三國志哪里記載曹爽要殺司馬懿了?

相關記載最明顯的也不過是晉書記載曹爽的僚屬懷疑司馬懿,叫曹爽防備司馬懿。到底哪里有記載曹爽有殺司馬懿之心或行為了?

曹爽真要根除司馬家,還會傻傻得讓司馬師、司馬昭擔任要職好好當官?在得知司馬懿病了后,沒有趁他病要他命,反而放心去郊游?

哎……腦補出來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出現邏輯硬傷的。

觀點2:司馬懿背棄誓言誅殺曹爽三族,屬于無奈,因為不殺曹爽,就會被曹爽反殺

哈……司馬懿被曹爽反殺?

曹爽要人望沒人望,要兵權沒兵權,要能力沒能力,要膽量沒膽量,就是個豬狗不如的人。

而司馬懿是名門望族,士族領袖,通曉軍政,深謀遠慮。

你告訴我曹爽能反殺司馬懿?還不如說李嚴能反殺諸葛亮給勁呢

對于司馬懿在出爾反爾,使得當年支持司馬懿的蔣濟,最后竟羞愧而死。

【世語曰:初,濟隨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濟書與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誅滅。濟病其言之失信,發病卒。】

再者司馬懿殺得可不止曹爽三族

【於是收爽、羲、訓、晏、飏、謐、軌、勝、范、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一下子洛陽名士減半,這不赤裸裸的清除異己嗎?

對此費祎也點評過:【若爽信有謀主之心,大逆已構,而發兵之日,更以芳委爽兄弟。懿父子從后閉門舉兵,蹙而向芳,必無悉寧,忠臣為君深慮之謂乎?以此推之,爽無大惡明矣。若懿以爽奢僣,廢之刑之可也,滅其尺口,被以不義,絕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親甥,亦與同戮,為僣濫不當矣。】

雖然費祎是蜀漢臣子,但他的話說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觀點3:后面毌丘儉文欽造反的時候,頒布檄文夸贊司馬懿,看,連造反的人都說司馬懿是忠臣,司馬懿能不是忠臣嗎?

這要么是斷章取義,要么就是沒完那篇檄文……

那篇檄文還有這種的內容【弟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不與師同。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師輔導圣躬。】

這……你們信嗎?司馬昭可也是參與了高平陵之變,并且一直和他哥一條心,現在在檄文里面就變成高世君子了。甚至毌丘儉謀反的目的原來是為了擁立司馬昭取代司馬師……

其實通篇檄文,毌丘儉文欽就罵了司馬師,對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孚都是稱贊,甚至還說在擊敗司馬師后,依舊后重用司馬家。

這是因為什么還不明顯嗎?因為當時司馬家在曹魏根深蒂固,如果高喊要把司馬一黨全部干掉,那很多與司馬家有關系的人都會誓死反抗毌丘儉等人,這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們只把批判的矛盾對準司馬師,其余人大多夸獎,而這并不是他們的真心話。

檄文是昭告天下的自然要說些違心話,可是私下里面,他們又是如何評價司馬家的呢?

夏侯霸投奔蜀漢后,不用擔心以上問題,在姜維問他的時候,他是這么回答的

【初,夏侯霸降蜀,姜維問之曰:"司馬懿既得彼政,當復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夏侯霸已經說得很直白了,高平陵之變后的司馬懿就一直專心“營立家門”,至于怎么營立下文再說。而夏侯霸也一語道破了所謂【懿欲討滅二虜以安宇內,始分軍糧,克時同舉,未成而薨。】,這段檄文中的話純粹是編造的。(同樣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也都沒有記載司馬懿當時有同時出兵孫劉的軍事行動或想法)

同時文欽再給郭淮的私信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司馬懿)后以勢利,乃絕其祀,及其親黨,皆一時之俊,可為痛心,奈何奈何!公侯恃與大司馬公恩親分著,義貫金石,當此之時,想益毒痛,有不可堪也。王太尉嫌其專朝,潛欲舉兵,事竟不捷,復受誅夷,害及楚王,想甚追恨。】

所以在毌丘儉文欽心中,司馬懿到底如何,我想不言自明。

觀點4:司馬懿拒絕加九錫,做丞相,所以是大大的忠臣、

確實司馬懿沒有加九錫,也推辭了丞相,虛名對于司馬懿來說沒什么用處,而實惠,司馬懿可是并沒有拒絕。

【二月,天子以帝為丞相,增封潁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縣,邑二萬戶,奏事不名。固讓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固讓九錫。】

丞相、九錫是沒要,但是封邑可是都要了。

【天子又使兼大鴻臚、太仆庾嶷持節,策命帝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后食邑五萬戶,侯者十九人。固讓相國、郡公不受。】

相國、郡公不要不要,什么封邑?子孫封侯?當然要要要。

而司馬懿的兒子們也是撈了不少實惠

【(司馬師)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尋加衛將軍。】

【封子肜平樂亭侯,倫安樂亭侯。】

【(司馬昭)及誅曹爽,帥眾衛二宮,以功增邑千戶。】

所以說雖然司馬懿推辭了一堆虛名,但實惠是一個都沒落下,他盡心竭力的增加司馬家的勢力,

甚至他還做了以下三件事。

(1)、在曹魏的首都洛陽修建祖廟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廟于洛陽,置左右長史,增掾屬、舍人滿十人,歲舉掾屬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騎百人,鼓吹十四人】

(2)、自己不上朝了,有大事反而讓皇帝到他府邸辦公。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王凌才會“曹芳擁虛器而已,凌每切齒,且謂芳昏弱,故受制於懿。”

【帝以久疾不任朝請,每有大事,天子親幸第以諮訪焉。】

(3)、把曹魏宗室軟禁在鄴城,并派人監視。

【悉錄魏諸王公置于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

這就是所謂的“營立家門”,后來司馬師能上位就是是因為【議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這里的議者顯然就是司馬家族的人以及門生故吏,而他們異口同聲的要求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位置,莫非真有人以為是他們腦回路瞬間通電不約而同想一起去了?

當代學者也早有在論著中指出了這一點,比如柳春新先生在《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這么寫道:“司馬懿立祖廟與蜀漢為諸葛亮立廟還有所不同,其事類似于古代諸侯立廟,有象征家族基業的意味,但古代諸侯都是立宗廟于自己的封邑,然則司馬懿立祖廟于京師洛陽,其逼宗廟之嫌豈非更甚?司馬氏代魏之心,信然昭著矣。”

而晉書寫的更直白了【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云。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司馬懿能力出眾,但最后自己野心暴露,也是事實。

所以第二部黑化才正常,不黑化繼續偉光正那絕對雷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