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時發現自己看了一大堆和產品、互聯網行業相關的書,卻好像還是一知半解?
你會不會發現一本書明明一個月前才看過,就已經忘得七七八八?
你還會問我每天逛"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MCAFF","鳥哥筆記",可實戰起來總是差那么一層意思?
關于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是”少年,你可能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那什么是正確的讀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正確的讀書方法應該具有以下幾點:
1、帶著目的或問題去看書
我們看書也好,看大牛的文章也好,看之前最好都先想想“我看書或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希望從這本書或者文章中得到什么”。想清楚這些,有利于幫助你挑選合適的書和文章。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你選擇的書籍和文章很可能對和你當前的工作環境關聯不大。關聯不大的話,你看完了自然也不會有太深的印象。
舉個例子,看《從零開始做運營》之前我給自己列了幾個問題:互聯網運營的完整體系是怎樣的?產品和運營在工作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么做好不同階段的用戶運營?為什么是這三個問題呢?首先,從我的角度來說,做產品經理時間很長。雖然也對運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完整的運營體系還是有待了解;其次,我認為用戶是一款產品成敗的核心,有必要了解產品不同階段的用戶運營方法。
2、先通讀全文,做到心中有數
通常看書之前,我會選擇做一遍通讀。先看序言和目錄,看序言是可以大致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背景,寫作的大致框架和脈絡;看目錄可以幫助我初步判斷出重點和亮點在哪里;序言和目錄看完之后,我會根據自己之前提出的問題,針對性地先把重點和亮點快速地瀏覽一遍。從中標記自己覺得有必要精讀的部分。
3、精讀重點,做好讀書筆記
精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做讀書筆記的過程。那么如何做好重點內容的筆記呢?我推薦RIA讀書法。
所謂RIA就是Read(閱讀)、Interpretation(引導促進)、Appropriation(拆為己有)的首字母縮寫。我將之理解為R閱讀和摘抄原文片段,I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A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工作情況,并得出下一步可采取的措施。
閱讀和摘抄原文片段不難理解,那為什么要用自己的話去復述原文呢?這樣可以加深自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復述之后是聯系,聯系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與書中所說的聯系起來?看看實際工作中有沒有碰到類似的問題,當時自己是如何處理和應對的?自己當時的方法和書中的方法區別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是否還可以在書中所講的基礎上再做優化和改進呢?
4、讀書筆記的工具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同學一定使用“印象筆記”、“為知筆記”這樣的互聯網應用來管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但是在這方面,我還是建議盡量多自己動筆做做讀書筆記。一來自己動筆寫寫,會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有感覺;二來,咱們每天上班大量時間對著電腦手機,還是要給自己留出一點安靜的閱讀時間。如果在電腦和手機上做筆記,有時難免分心,無法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