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一組時間的隨筆。
時間是什么?物理學的概念、哲學的理解、文學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
前幾天發現了引力波,時間旅行順便又被關注了一回。
對于時間旅行的期待和幻想,來自于人們對于過去的和將來的未知世界的強烈渴望。
我們所有對于未知的期許,某種程度而言,都是建筑在對于時間的控制之上。
這些談論時間的文章,歸結起來,談論的都是對于人類尚未到達的那個未知世界的各種理解。
而一切理解又都從我們這個已知世界、從當下的時間出發。
高爾基的《時鐘》是讀了又讀的一篇。
每一節都用“滴——嗒、滴——嗒”開頭,時間流逝的緊張急切地包裹了閱讀者,用過馬蹄表的人會很熟悉這種分秒流逝的無情與可怕。聲音確實能給人的心理制造出一定的緊張感。今天大家更習慣于手機時間,默無聲息地,時間一串串地滑過,刷屏的人全無反應。
“當一個人同妨礙他生活的事物進行斗爭時,生活便會比什么都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在斗爭中,苦悶無聊的時刻便會不知不覺地飛馳而去。”
革命者身上的激情在任何時代都是令人羨慕的。
斗爭,真是一個形象生動的好詞匯,可惜咱們今天都不大用這個詞匯了。但,我們每天進入時間之中,與我們討厭的那些事情打交道時,還有什么比斗爭更能顯示我們的清醒和力量?以一個戰士的姿態投入時間,隱喻著一種結局必勝的把握。在我們精心地研究和學習各樣時間管理術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是以匍匐的姿態面對時間的,這便是為何我們在時間管理面前一敗再敗,痛苦不堪的原因。
“所有的人都很不幸,但是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來裝飾自己的人。就是這些人最希望別人關心他,而同時又最不值得別人關心。”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有人都應該警惕,在你生命的任何階段,尤其是些艱難階段,小心不要讓自己淪落成為一個可憐之人。
可憐者的內心都是乞討的準備姿勢,他們想用自己的可憐搏取別人的同情和施舍,但他們又同時因為所得屢屢不如己意而生出更多的抱怨。只要可憐者抱持著他們的那一點可恨之處死不撒手,來自外界的支援和幫助就挽救不了他們。除非可憐者們擺脫了乞討的姿勢,把向外伸手改成握拳自助,否則,任何人對他們的未來都無能為力。
可憐者身上有著尋求可憐的慣性,因此,從一開始,我們就不要往可憐者方向邁步。
當你在時間里昏昏欲睡、碌碌無為、自怨自艾時,想一想身邊那些可憐者的影像吧。
你還等什么呢?
主動自覺地向前走吧!
《時間的價值》是埃及人A·阿明所寫。
這位作者也是善于形象說理的。開頭就把時間的價值和金錢的價值相提并論。“時間的價值就像金錢的價值一樣:完全體現在如何使用上。”
金錢向來是個敏感物,對于金錢的價值,人人都會有看法,有體會。作者這么一并提起,時間的價值也立刻鮮明起來。
我們都曾笑話過葛朗臺、嚴監生之類的吝嗇鬼守財奴,特別費解于他們擁有金錢而不肯使用的行為,正是這種擁有著的浪費讓我們覺得他們可悲可笑。但我們同時又不曾注意到,我們之于自己的時間,也正是這種擁有著的浪費。我們總是不肯花費時間給我們的夢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夢想變成空想。讓年華虛度,難道不是一種時間的吝嗇鬼守財奴么?
“沒有目標和不忠實于目標都是竊取時間的小偷、浪費時間的罪犯。”
用小偷和罪犯的身份來點醒你我,是不是能讓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工作里建立一些目標,并且忠實于自己的目標?
小而言之,目標就是普通人對自己生活工作的一點想法,一些念頭。
活著而沒有想法的人,何其多也!
有點想法,因為執行起來的難度然后三番五次地背叛自己想法的,同樣比比皆是。
這真是不可饒恕的行為,因為這是小偷和罪犯的行為。
做自己的警官吧,這固然顯得嚴厲。但淪為小偷和罪犯,又是多么地不堪啊!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生活淪于不堪。
“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時間最富裕。”
這點看似矛盾,其實非常正確。我自己就有這種體會,越忙就越能忙,越閑就越想閑。空閑起來的一天,最終往往無所事事地混過去了。事情繁多而雜亂,即使都是些細碎的瑣事,一樣樣地解決,最后也都完成了。
對坐的C女士跟我講過一句話,“把工作交給忙的人”,忙的人,意味著他是個能干的人,是個積極主動有效率的人,工作交給他,意味著能夠完成。
那看似沒有工作壓上來的閑人,可能輕閑一陣,后來怎樣,可想而知。
常常是:不是我們的忙耽誤了我們的成長,而是我們的閑荒蕪了我們的夢想。
“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有益的游戲、體力活動或體育運動上,那它就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益處,就會使我們獲得力量,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家務勞動以及其它一些我們認為有礙于我們實現目標的瑣事,并不真的是我們的阻礙,相反,在它們那里花費一點時間,反可以讓我們在回到目標事件上時更加地集中精力,提高效率。
體育運動更是幫助我們接近目標的好助力。當我去做瑜伽和準備快速走時,總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出門,糾結即將浪費掉的時間和運動時身體在限制中的痛苦,但每次在運動結束之后,心里都充滿喜悅,身體變得輕快,特別有動力地投入到一項新工作中。
事實上,并非家務活和運動占據了我們的時間,妨礙了我們向目標的前近。而是我們對家務活和運動的排斥和逃避心理影響了我們,這種讓我們不舒服的心理既阻止了我們開始干家務或者出門運動,又讓我們不能立刻精力十足地投入目標工作中。事實上,我們常常因為這種不舒服的心理而產生倦怠的情緒,任由時間流過結果什么也沒有完成。無論是家務活、運動,還是工作,都停步在原處一動也沒動。
有時候,當我們對馬上要入手的目標信心不足缺乏勇氣而遲遲不愿意開始時,從家務、清理或者其他形式的勞動還有運動入手,都是一種好辦法。我們在這些事情上花費掉的一些時間將有效地督促我們抓緊時間進入真正的工作狀態。這是個簡便易行的方法,誰都可以試一試。
《時間》是南斯拉夫的L·伍里采維奇所寫。
南斯拉夫已成往事,但是時間的真理是永恒的。
“時間就是永恒……人們荒廢時間就是荒廢永恒。”
一些我們渴望長久擁有的東西,常常需要我們首先付出自己的一些東西來換取。這樣的一些東西中,足夠的時間是我們應當第一步付出的。然而,我們又常常在這第一步的付出中就敗下陣來。我們總是無法付出所需要的足夠的時間。我們的時間都去哪里了呢?很多時候,我們不肯去靜下來盤點盤點,因為我們自己都心知肚明,我們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荒廢掉了。常常在時間已經被荒廢掉之后,我們仿佛才后知后覺地明白,那些我們用去了大量時間的事情,原來是多么地不值一提。我們中的一些人,就此覺悟,結束了這種荒廢,因而有了獲取永恒的機會;然而,更多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確,忙不迭地找到種種借口遮掩了自己時間的去向,在荒廢永恒里一墜再墜。
荒廢永恒,就是兩手空空地白來塵世這一遭。
所有來過的,最后當然都要離開。
但畢竟不是曾經來過么?
當我們想說說時間的時候,其實我們想展望的是自己的未來。
時間固然可以說說,有個計劃、規劃什么的,但是未來能夠實現與否,更需要的是在時間里的做做,即具體的實踐。
時間的意義,假如時間有意義的話,最主要還是靠時間里的人對時間的實踐來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