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第三章小結

這一章詳細講自由和訓練的節奏。

開篇由古代與現代教育目標的不同切入,指明智力教育的兩個重要因素:“知識”、“智慧”。論述知識和智慧的關系是:“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徑是在知識面前享有絕對的自由;通往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對事實進行條分縷析的訓練。”,進而引出主題:自由和訓練的節奏。

接下來對教育中自由和訓練的關系進行說明,并提出在智力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這種自由和訓練的周期可分為“浪漫階段-精確階段-綜合運用階段”。然后對這三個階段進行詳細的解釋。

自由階段作者首先強調了興趣和快樂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并不是可以沉溺于當前諸多娛樂的誘惑之中,而應尋求一種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模式,讓人在自然而然中張揚個性。說起容易做起難。我們也有不少人認為興趣極其重要,要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是打心眼里因為興趣,因為學習使他快樂而去學習的呢?連三五歲的孩童都覺得手機、玩具好玩兒,學習不好玩兒而不愿學習、不愿寫作業。再大些呢?也許“懂事”了,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或主動或按照家長的意愿進行補課、努力學習、努力提高成績。我們是否想過:當他們為提高成績而犧牲休息的時間去補課、刷題時,這當中有沒有無奈?保護這份興趣,使其能夠快樂學習,為什么這么難呢?“雙減”政策的出臺,能否成為這一目標的助力?北京西城和海淀家長們對此的反應,我們便可以看出,并沒有減少焦慮。但終歸是上升到了國家意志,相信后續若出臺相應的中考、高考改革將會減少些家長們的焦慮。

緊接著談知識的運用,作者認為知識的貧瘠雖不幸但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能動的運用使其成為我們的智慧。雖是自由階段,但這里也可以有適當的訓練,只是這種訓練不應過度,否則摧毀孩童的好奇心,受詛咒也不為過。這一階段若收到較好的幫助與指導,引導得當,是極其理想的。由此可窺見中國目前的教育,也許是我目光短淺,也許存在實行較好的素質教育的地區,但大多數情況卻與此相反。就以我同事的小孩兒為例,分別就讀于本市幾個較好的小學,平時他們交流時我偶爾略聽一二:才小學就買了好幾本資料,開始刷題;雖然實行延時服務,但實施過程中卻變了質……【人的心智拒絕接受這種填鴨式灌輸進來的知識。年輕人生來渴望發展,充滿激情,反感枯燥乏味且具強迫性的知識訓練。知識的訓練應該滿足一種對智慧的天然渴望,因為這種智慧給原始的經驗增添了價值。】而現在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迫使家長們或被動或主動的逼迫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孩童從小學開始已經一步步地被扼殺了這種渴望與激情。

懷特海指出:在教育的任何階段,都不能沒有訓練,都不能沒有自由。自然而然過渡到精確階段,但在這一階段,重點應放在對精確知識的掌握上,但并不是說浪漫精神消失不見了。【教學的藝術就是在完成明確指定的學業的過程中培養出浪漫精神。……因為浪漫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和諧智慧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因為浪漫,理解才能保持活力,生命才會吸收工作產生的果實。……這一階段,成功教師的秘訣是他十分清楚學生需要精確學習的知識范圍,他不讓學生記一些不相關的次要的知識。成功的秘訣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訣是專注。】這一點對新教師來說很難,非透徹的研讀教參、研究教材、研究試題才能做到,否則便會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覺得哪都是重要的,這樣遭殃的就是學生。學生不能精準的掌握考點,需記大量無關緊要的知識,必然影響識記的質量與速度,長此以往,興趣被毀,思維僵化,便淪為為升學為考試而學習的機器。

下一階段是綜合運用階段。懷特還認為綜合運用階段是拋棄細節而積極使用原理的階段,這時知識細節退卻到下意識的習慣中去了。也就是說拋開書本所存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就是真正的屬于我們的知識。最后結合歷史與英國當時的教育現狀進行總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