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這段時間,得到上線了許岑的精品課程——如何高效學習,其中關于任務驅動的學習方法,與笑來的剛需驅動理論不謀而合。
剛需,或者說任務,甚至說一個人的習慣,都是驅動我們去學習的動力。生存是人的剛需,在生存的需求之下,許多你不愿意學習的事情也去學習了。這是剛需的作用,他是支撐你持續做“苦差事”的源動力。當優秀成為你的剛需,你就會一直優秀下去。
所以,看事情要看本質。要驅動一個人,比如,那就是要注重培養他的剛需,保護好能帶來收益的剛需。剛需培養起來,就會想源源不斷的活水奔流不息。
知道剛需決定自我驅動力意味著我們事事都要體察、尋找自己的剛需。要改變一件事情,首先要能夠認知他。就像我每天朗讀英語,要做一個必要的工作,就是錄音。錄音露出來才能知道自己讀的時好時壞,才有改進的方向。我們做一件事情,不管能否堅持,首先第一步,問問自己的剛需在哪里。要找到那個左右你行為,驅動你行動最根本的需求。如果不符合你現有的目標,那么修正它。這種從源頭動手術的方法,看似間接曲折,其實是更為本質更為久遠更為一勞永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