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精婆婆
早就想為父親母親寫點什么,做為家中長女,我見證了他們三十多年坎坎坷坷的風雨人生路。在那個不談愛情的年代,一紙婚書,便是一生的堅持,我想,他們是彼此身旁的一棵樹,一棵沉默的樹,沒有枝繁葉茂綠意盎然的浪漫,也沒有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的激情燃燒,根卻緊握在地下,纏繞錯節,絲絲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01
“雙節”放假,我回到鄉下的父母家,一進院子,母親接過我手里的東西,笑瞇瞇地對父親說:“老大回來了,你的心肝寶貝回來看你了!”
父親亦是樂呵的嘴都合不上,回敬到:“別嫉妒,老二不是昨天就到家了么?那可是你的貼心小棉襖!”
母親又說:“老三明早也到了,還是娃好,有出息,又拿下個大工程。”
父親驕傲地說:“想當初還不是我堅持要生下老三!”
母親嗔怒到:“你又忘了,我可是為老三丟了工作的,是我堅持要的老三,現在有出息了,你又來和我爭功勞!”
看著老兩口像兩個小孩子似的斗嘴,一種綿綿軟軟的叫幸福的東西將心房溢的滿滿的!
? 02
父親和母親相識于七十年代初期,典型的媒妁之言。父親家境窘迫,但俊朗瀟灑,頭腦靈活,在外地工廠上班;母親長相一般,但家境殷實,作為農副工在鄉醫院上班。這一對互補型的對象經過幾次相處,簡簡單單就結合了,平實平淡的如一杯白開水。父親和母親聚少離多,父親每年休一次探親假,其余時間則兩地分居,平時就靠書信往來。我懂事以后偷看過父母的信件,每次都是直呼其名,說地里的莊稼,孩子的學習,老人的身體,錢怎么分配,從來也沒有談過他們的感情問題。我想,也許是他們那一代人不好意思談論這個話題,也許是他們認為感情好著哩,沒必要說甜言蜜語,也許他們認為孩子,家就是他們共同的愛,經營好了家也就經營好了愛。
? ?03
“雙節”第二天,我們姐弟三回到父母家小住,我和妹妹都帶著女兒,家里一下熱鬧起來。父母每天早早起床準備早餐,中午要做一大桌飯菜,全是我們愛吃的,我去幫忙,父親揮揮手說:“一邊歇著去,上班多辛苦呀,我還沒老哩。”
妹妹去洗碗,母親一把奪過來說:“我洗,我這老手耐磨,年青人把手護的白白的多好看呀!”
我們笑笑也不爭辯,由著他們。我們姐弟三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神侃,父母手里干著活偶爾聽到一句半句的,也不插話,只是一個勁的樂!
父親說:“你們三到村子里田壩里去逛逛,你們往那一站,別人就知道我這一輩子有多成功!”
母親滿臉的驕傲:“是呀,是呀,兩個公務員一個白領,誰家也比不了!”
我嘴上應著,心里卻很不是滋味。在父親母親的人生詞庫里從來沒有過“自我”。子女的幸福便是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人生就是奉獻,一生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將無私的愛和似水年華奉獻給下一代。
04
父親的寬容大度,母親的精明能干最讓我難忘。1982年的秋天,弟弟出生了,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母親從鄉醫院被解雇了,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母親承包了好幾畝土地,白天干地里的活,晚上只要有人找,背上藥箱就出發。常常一覺醒來,空蕩蕩的屋子里只有我們姐弟三個,望著窗外漆黑一片,我既害怕,又擔心母親,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很多年。常年的辛苦勞作加上三個孩子的吃喝拉撒,母親的脾氣有些暴躁了,父親回家探親時,為一些瑣事他們也會爭吵,很多時候母親是很過份的,父親一再想用他的風趣幽默化解矛盾。鄰居都說父親的脾氣真好。父親說她一個女人家的,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干那么多的農活,夠她受了,想發泄就讓她發泄發泄吧!
?05
退休后的父親依然保持他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而母親在父親的影響下也變得慈愛大度。年輕時帥氣時髦的父親迷上了釣魚,臉龐曬得黝黑,褲角沾著泥巴,越來越象個老農;原本樸素節儉的母親變得愛打扮,衣服要買有檔次的,頭發要去城里做。他們都在努力向著自己的另一半靠近,靠近......
我說:“宣布個消息,我下個月要去做雙眼皮。”
父親說:“反對!”
母親說:“支持!我就是因為不漂亮被你爸當牛做馬一輩子!女兒整得漂漂亮亮的!”
父親說:“我最大的錯誤就是長得漂亮了點,讓你心里不平衡!”
瞧這老兩口又戧戧上了......
06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的父親母親說不出這樣的話來,而幾十年來他們一直是這樣做的。在他們分居千里之遙的日子里,母親在家鄉固執地守望父親,父親也在異鄉夜夜眺望星空,盼著歸期。
父母以他們那一代人的傳統婚姻觀教育我們。
有某一年,我的婚姻亮起紅燈,我說:“沒有愛了!”
父親盯著我,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啥叫愛,習慣了就愛了,不習慣先忍著,要再說這個,我一腳把你踢進漢江河......”
近兩年,父母老逼著弟弟結婚,逼急了,弟弟說:“我喜歡的人太多,不知道和誰結。”
母親沖上去揪著弟弟耳朵吼:“真不知羞,一個人咋能喜歡幾個人哩,別敗壞門風!”
我們個個笑彎了腰。
?07
中秋節晚上,全家人坐在院子里賞月。
妹妹感慨地說:“雖然我們生在農村,但我從沒覺得自己過得不好,上學那會兒,別的同學一個月二三百生活費,我們一個月就有五六百,同學都以為我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我低頭不語,我上學時也是這種情況,但我知道這都是父母一分一厘掙著省下來的。
我說:“父母在一起三十七年用一些數字就概括了,供過三個大學生,帶大兩個外孫女,修過兩棟樓房,送走三位老人,買過家電無數(都送給子女)......”
弟弟哽咽了:“父母是兒登天的梯......”
? 08
“雙節”假期結束,我們都要回單位上班,父母頭一天就開始準備要給我們帶走的東西。
車的后備箱里放著新鮮雞蛋,鹵好的牛肉,剛要走,父親說:“等等,地里還有蔬菜,沒噴農藥,綠色無污染的。”
母親說:“就是,好的很,你多帶點,我去弄。”
父親和母親急匆匆地提著籃子往菜地去,我倚在門上注視著他們:父親的背有些駝了,母親的雙鬢已經霜染,但腳步依然穩健,金秋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暖暖的......
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就這樣一直走下去,再走三十年,四十年,將幸福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