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庚
深對淺,重對輕,有影對無聲。蜂腰對蝶翅,宿醉對余酲1。
天北缺,日東生2,獨臥對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萬卷書客容閑客覽,一樽酒待故人傾。
心侈唐玄,厭看霓裳之曲;意驕陳主,飽聞玉樹之賡3。
虛對實,送對迎,后甲對先庚4。鼓琴對舍瑟,搏虎對騎鯨5。
金匼\匝,玉瑽琤6,玉寧對金莖7。花間雙粉蝶,柳內幾黃鶯。
貧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厭聽管弦聲8。
腸斷秋閨,涼吹已侵重被冷;夢驚曉枕,殘蟾猶照半窗明9。
漁對獵,釣對耕10,玉振對金聲11。雉城對雁塞,柳梟對葵傾12。
吹玉笛,弄銀笙,阮杖對桓箏13。墨呼松處士,紙號楮先生14。
露浥好花潘岳縣,風搓細柳亞夫營15,
撫動琴弦,遽覺座中風雨至;哦成詩句,應知窗外鬼神驚16。
注釋
1宿醉:醉酒之后經一夜尚未清醒的馀醉。余酲(音chéng):殘余的醉意。醒,喝醉了酒。
2天北缺:《淮南子·天文訓》說,天是由四座大山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支撐起來的,西北方由不周山支撐。共工與顓頊爭奪天帝的位置,共工發怒而撞垮了不周山,西北方缺了支撐物,所以“天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日月星辰都從東方升起往西邊移動落下)。
3這是兩個典故。上聯是說唐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的事。宋代王灼的《碧雞漫志》卷三記載說,玄宗精通樂律,他曾經將西涼的樂曲《婆羅門》潤色改編為《霓裳羽衣曲》,當時宮中經常演奏此曲,楊貴妃善跳《霓裳羽衣舞》。侈,認為……奢侈。下聯是說南朝陳的亡國之君陳后主(名叔寶)的事。陳后主嗜好聲樂,曾將吳歌《玉樹后庭花》按曲填詞,辭藻綺麗,使男女唱和,哀艷委婉。驕,認為……驕。賡(音gēng),唱和。
4后甲:是《周易》“蠱卦”中的話,原文為“后甲三日”,指甲日以后的第三天,即丁日。先庚:是《周易》“巽卦”中的話,原文為“先庚三日”,指庚日之前的第三天,亦丁日。
5鼓琴:此典出自《列子·湯問》。伯牙為春秋時楚國人,善于鼓(彈奏)琴,鐘子期能夠理解琴聲中所流露出來的心思。舍瑟:此典出自《論語·先進》。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暫(字點,故亦稱曾點)四人陪著孔子,孔子問他們的志向。前三人都說了要從政,并說了從政之后自己的打算。此時曾點在彈瑟,孔子又問他,他慢慢地停止了彈瑟,“舍瑟而作”(推開瑟站了起來)說,我和他們的志向不同,我希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晚春,春季的衣服都已經穿定了,和年輕人五六個、小孩子六七個,在沂水中洗洗操,在高臺舞雩上吹吹風,拖長聲音唱著而回家。孔子對他大加贊賞,感嘆說;“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說法呀!)搏虎:即暴虎,空手和老虎搏斗。《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有“襢(袒)裼暴虎,獻于公所”,宋代朱熹的《詩集傳》說,這句的意思是光著身子(脫下上衣),徒手和虎搏斗,將老虎獻給鄭莊公。騎鯨:兩漢揚雄《羽獵賦》有“乘巨鱗,騎鯨魚”的句子,后代便多以“騎鯨”代指仙人、豪客,如唐李白自稱“海上騎鯨客”,宋蘇軾也在詩中說“我是騎鯨手”,此處即用此義。但也有用它代指死亡或隱逸的。
6匼匝(擊kēzhā):聯綿詞,(金制的馬絡頭上金絲)周繞重疊的樣子。瑽琤(音cōngchēng):聯綿詞,形容玉撞擊之聲。
7玉宇:華麗壯觀的宮殿,有時也指神話中玉帝在天上所居的宮殿。金莖:指用以承托承露盤的金屬銅柱。漢武帝迷信神仙之事,認為飲甘露可延年益壽,于是在建章宮鑄造承露盤,銅柱高二十丈,粗七人圍,上有一仙人,伸開手掌以接受天降的甘露。(見于《三輔故事》。)東漢班固《西都賦》形容它說:“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8甘:味道好,這里做動詞用,意動用法。藜藿(音líhuò):窮人所吃的兩種野菜。藜,又名萊,初生時可食。藿,豆類的葉子,嫩時可食。
9涼吹:涼風。重(音chóng):多層、幾層。殘瞻:殘月。古人認為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代指月亮。
10漁:打魚,動詞。
11玉振:玉磬被敲擊(發出的美妙聲音),多用來喻指名聲遠播、文章華美或言論正大等。金聲:鐘被撞擊發出的美妙聲音,其比喻義和“玉磬”差不多。金,代指金屬鑄造的鐘,一種打擊樂器。
12雉城:城墻。雉,量詞,城墻高一丈、寬一丈、長三丈為一雉。“雉”的本義為山雞之類的鳥,此處借其本義來與“雁”構成對仗,屬于借對的一種。雁塞:據唐徐豎《初學記》卷30引南齊劉澄之《梁州記》說,梁州(今四川陜西交界一帶)有雁塞山,山中有大湖,雁群遷徙時棲息于此。后來以此泛指北方邊塞。裊(音niǎo):細長柔弱的樣子。葵傾:屬菊科草本植物的葵類有向日的特性,花總是傾向于太陽的方向。
13阮杖:((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朝的阮脩經常拄杖步行,在杖頭掛百錢,遇到酒店便以此錢買酒獨自喝得酩酊大醉。恒箏:東漢桓譚字君山,遍習儒家經典,精通天文,好音樂,琴藝高超。箏,琴瑟一類的弦樂器。
14松處土:墨的別名。處士指品行高潔而不出來作官的賢人,而松為歲寒四友之首,品質高潔,再加上古代制墨是以松木燒制的煙灰調上膠而成,故稱墨為松處士。楮(音chǔ)先生:紙的別名。楮,樹名,葉子像桑樹,樹皮纖維多而韌,古人多用其造紙。唐朝的韓愈在《毛穎傳》中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稱筆為毛穎(因筆為兔毛制成),稱紙為楮先生。
15這是兩個典故。上聯所言為晉朝潘岳之事。潘岳(字安仁)任河陽(今河南境內)縣令時,在縣中滿栽桃李,時人傳為美談。浥(音yì),潤澤、使……濕潤。下聯所言見于《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西漢文帝時的將軍周亞夫屯兵細柳(今陜西咸陽市西南)以備匈奴,文帝親往慰勞軍隊,無軍令而被拒之軍營之外,后派使者持皇帝的詔令告知亞夫,才得進入,入軍營后,皇帝的行動都必須遵從軍禮。出軍營后,文帝盛贊其軍紀嚴明,稱之為“真將軍”。
1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韓非子·十過》。春秋時,衛靈公去會見晉平公,平公在施夷之臺宴請他。兩人談論關于音樂的事情,平公便令晉國最有名的樂工師曠演奏聲調最凄悲的清角之聲,師曠不肯演奏,平公再三要求,于是“師曠不得己而鼓之”。彈了一曲,便有黑云從西北方涌出;彈第二曲,“大風至,大雨隨之”,吹裂了帷幕,吹破了盛食物的器皿,吹毀了房上的瓦片,賓客都跑散了,平公也嚇得趴在地上。遽(音jù),突然、一下子。下聯所言為唐李白之事。《唐詩紀事》卷18記載,李白名聲尚不太大時,其所作《烏棲曲》(一種古樂府詩)被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看到,賀稱贊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也說李白寫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都是說他的詩句感人。泣,使……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