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心流》:體驗最美狀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 | 小李非刀

【知識點】

1.心流的定義及解釋。

1)心流”(flow)是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心理學概念,它指的是“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最杰出時那種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家所謂的‘巔峰狀態’、藝術家及音樂家所說的‘靈思泉涌’”。中國讀者最熟悉的例子莫過于莊子筆下的庖丁,他將屠宰術上升到了樂舞的境界:“……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2)所謂“心流”,就是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最杰出時那種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家所謂的“巔峰狀態”、藝術家及音樂家所說的“靈思泉涌”。

3)美國詩人馬克·斯特蘭德在談到自己的心流體驗時說:“當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時間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貫注在所做的事情上……當你將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時,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圖片發自簡書App

2.如何獲得心流?

1)德國一項研究也發現,看書越多的人,心流體驗也越多,可看電視多的人正好相反。

2)希臘文的“休閑”(scholea)與英文的“學校”(school)源自相同的字根,原因不外乎:利用休閑時光的最佳方式就是學習。

3)“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質財富、娛樂、舒適、權力或名望,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回饋。由于這種人不論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際互動、飲食甚至是獨處時,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太會依賴外在的報酬行事,過著沉悶枯燥、了無意義的公式化生活。他們不受外來事物的威逼利誘,顯得較自動自發、獨立自主,因為全心投入生活,他們對身旁諸事也多多參與。”

4)生活質量不僅僅取決于快樂,也包括我們為了追求快樂而做的事。如果一個人不能設定生存目標,不能充分運用心智,他所獲得的美好感受不過只是人類潛能的一小部分。人若像伏爾泰筆下的老實人那樣離群索居,以耕種自足,這種生活便稱不上美好。沒有夢想、沒有風險,生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5)在目標明確、能夠得到即時反饋,并且挑戰與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會開始凝聚,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由于心流發生時,人必須投注全副精力,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協調合一,絲毫容不下無關的念頭或情緒,此刻自我意識已消失不見,但感覺卻比平日強烈,時間感也有所扭曲,只覺得時光飛逝,瞬間已過數個小時。一旦整個人的身心都發揮到極致,不論做什么事都會價值百倍,而且生活本身就會變成目的。在身心合一、專注的情況下,生命終將獲得極致的發揮。

6)有創意的人特別善于安排生活,因此不論他們做什么、何時做、與誰一起做,都能獲得最佳成果。假如他們需要的是順其自然或亂無章法,也難不倒他們

7)改善生活品質的第一步是: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并體驗在不同活動、場合、時段及同伴情況下的感受。盡管一般趨勢也適用(例如進餐時比較愉快,從事主動式休閑活動時經常出現心流),仍可能有意料不到之事。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獨處,或者超乎想象地熱愛工作。也許你覺得,閱讀比看電視的感受更佳,或者上述各情形都不適合于你。

人的生活體驗并無定律可循,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才是第一要務。

8)工作帶來心流

當人處于高挑戰、高技巧的狀態下,且自覺十分專心、深富創造力、相當滿意之時,多半是在工作當中,而非閑暇時段。

我們通過ESM研究也意外發現,成人生活中的心流多出現在工作時期,而非閑暇時刻。當人處于高挑戰、高技巧的狀態下,且自覺十分專心、深富創造力、相當滿足之時,多半是在工作時間,而非閑在家中。

因為工作比我們整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更接近游戲,它有明確的目標及實行規則,我們可借由完成工作、銷售業績或上司評價獲得回饋。工作常常能使人全神貫注、心念集中,也給人不同程度的掌控力。而且,至少在理想狀態下,工作難度與工作者的能力也相符。由此看來,工作似乎與游戲、運動、音樂、藝術等可提供心流感受的有益活動具有相同的內在結構。

休閑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樂,擁有自由時間也不見得能提升生活品質,除非當事人知道如何有效利用空閑時間,但這份能力絕不是與生俱來的。

要想讓閑暇時間得到最妥善的運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專注與才智。主動式休閑有助于個人成長,但過程卻不輕松。

3.影響心流的因素

1)喜好程度

鮑林最令人驚訝之處在于,即使邁入90歲高齡,他仍然保持有少年人的熱忱與好奇心,一言一行精力四射。盡管遭逢早年的逆境及日后的艱辛,他仍然還有辦法領略生活的樂趣。其中并無秘訣,套用他的話:“我只不過是盡力去做我喜歡做的事罷了。”

2)人際關系

我們平日所做的各種事情,以人際互動最不可測,前一刻還在心流狀態,下一刻就極可能轉為淡漠、焦慮、松懈或無聊。由于人際互動對心理具有莫大影響力,所以臨床醫生利用愉悅的人際互動,研發出各種心理療法。無疑,個人的身心健康深受人際關系的影響,我們的意識也被他人的反應所左右。

若想充分享受人際互動,讓心念常常保持條理分明,必須符合兩項條件。首先,找出自己與別人目標的一致性,但這在原則上總是不易做到,因為互動的雙方必然會追求各自的利益。然而在多數情況下,如果你認真找,至少都能找出一丁點兒共同的目標。其次,必須愿意關心別人的目標。這也不容易,因為每個人的精力都十分珍貴,一定不想浪費在別人身上。但唯有做到以上兩點,才有可能從人際交流中得到無價的收獲,體驗到完美互動關系帶來的心流感受。

然而,不論你喜不喜歡,現代人多少總得學會獨處。當身旁有人時,不論是解數學題、練鋼琴、設計電腦程序還是思考人生目的,都會十分困難,因為總會有不相干的話語打斷你的思緒,總要因為注意他人而無法專心一致。因此,我們發現,很多時刻離不開朋友的青少年——通常也是缺乏家人精神支柱的一群——比較難擁有學習復雜事物所需的精力。就算資質聰穎,若不敢面對孤寂、獨處,能力自然也無從發揮。

3)有序

花旗銀行前總裁約翰·里德每天早上都得花時間安排事情的順序,他說:“我是列表大師,不管何時,我都有20張表列明待辦之事。如果我有5分鐘空閑,我就坐下來列表,寫出應該考慮的事。”

4)性格

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質財富、娛樂、舒適、權力或名望,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回饋。

5)掌控注意力

要想發展個人的興趣與好奇心,為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首先必須擁有時間,其次是具備掌控精力的能耐。我們不能仰賴外在的刺激或挑戰來促使自己專心,而是要學會靠自己的意志力集中精神。這種能力與興趣的關系是通過互為因果、互相強化的過程而建立的:如果你對某事有興趣,就會在這上面用心;若對某件事情用心,你便很容易對它產生興趣。

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

6)熱愛命運

這種態度充分表現在尼采哲學的中心思想——“熱愛命運”上。他在討論人如何才能活到極致時,如此寫道:

我給偉大開的藥方是“熱愛命運”,也就是不求相異,不求前進,不求后退,不求永垂不朽……不光是忍受無可避免之事……而是要愛它……我想要逐漸學會領悟事情必要性之美,如此我方能成為制造美麗事物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思考與行動】

心流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概念,只要遵循正確的方法,我們會和心流不期而遇。熱愛生活,沉浸工作,良好的人際關系,精力的管理,時間的管理,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取心流途徑。

就我個人而言,我現在獲得心流最多的又三種路徑:讀書,跑步,和工作。因為喜歡,因為熱愛,就會不自覺的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當然書中還介紹了很多方法。甚至有人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心流的狀態,所以殊途同歸。

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目標,可以嘗試書中介紹的方法,畢竟心流的狀態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每個人都值得擁有。

全文結束


不間斷寫作第201天181220

小李非刀,一個喜好吹牛且踐行的人,一個熱愛生活,準備日更十年,不更給錢。歡迎監督和點贊,斷舍離踐行者,跑步讀書健身愛好者。最近也談詩歌,也寫[小說]

相關文章:
字數不用多,真誠就好!
寫作雖好,可不要貪杯
不間斷寫作第150天,我該寫點什么?
我為什么寫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日常生活的構成 生活——體驗 我們的日常活動分為三類: 生產類為了求得生存以及生活舒適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人們會...
    Stella加油要戰拖閱讀 2,844評論 0 3
  • 春風輕拂面, 風光無限。 雖然風吹絲絲寒。 卻是歡悅迎春天, 待花開艷。 獨自前行間 遠望南山, 昨日冬雪隱隱現。...
    李興元閱讀 266評論 0 4
  • 我不知道π可以保留五百位小數 我不知道摩爾氣體常數位是8.31 我不知道木星有16顆小行星 我不知道核酸是一種可以...
    妃卿閱讀 226評論 0 1
  • 家里買了很多很多繪本故事 但是寶寶們似乎對那些沒有什么 興趣,每天寶寶都吵著讓我跟她講一個關于我小時候的故事,似乎...
    珍愛祎生閱讀 41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