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你自己
昨天從武漢出差回來,這次出差匆匆忙忙,急急趕趕。改PPT,講課,做表到深夜。
上午整理表單,中午開線上會議同頻,會后就急急忙忙的走了。一頓安安靜靜地美食都沒有吃到。盒飯加外賣加倉促的午餐。就趕緊回長沙開始整理工作和做會務籌備了。
這一次去武漢分享的課程是《自我認知:DISC》,這個課程很多年在分公司就分享過,現在分享也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
DISC是一種描述行為風格的理論體系,又稱為人類行為語言。按照人在環境中受情緒影響而產生的行為特征,把人劃分為了四個類型:老虎、孔雀、考拉、貓頭鷹。
通過“情感傾向性”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作為性格分析的橫軸;通過“思維傾向性”任務型還是關系型,作為性格分析的縱軸,就把性格劃分為了四個象限。
主要課程是讓員工可以了解自己,反思自身優劣勢,揚長避短。其次就是可以理解他人,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神廟刻著這句神諭,蘇格拉底經常用這句話教育學生。這可以說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一個人生課題。
恍惚間,也看到那個12年前,行政前臺的姑娘今天還在努力。
努力的認識發現自己,去探索從來沒有探索過的領域,充滿熱情和能量的再出發,去思考,去成長,去延展自己。
2/感謝不擅長
就像我8月份對自我的認識的深入思考一樣:
演講一直或者從來都不是我擅長的表達方式,但是文字,圖片,視頻,畫畫是我喜歡的表達方式。
特別是在一群能說會道的人群里,我會選擇保持緘默。
感謝不喜歡說,讓我看到了獨屬于我看世界的角度。于是閉上嘴巴后,我喜歡思考;閉上嘴巴后,我喜歡傾聽;閉上嘴巴后,我喜歡想象;閉上嘴巴后,我喜歡寫寫畫畫來表達;閉上嘴巴后,我喜歡在屏幕后拍攝或者構思……
所以,我們也應該去感謝自己的不擅長,因為它們讓我們學會了其他的,獨屬于自己的語言。不需要比所有人都厲害,應該學會做自己。
做自己喜歡的,自己擅長的,自己熱愛的。
關于認識自己,很多年前,很多年后,都沒有終點,我們都在不斷的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更迭自己,然后重新認識自己。這個「自我發現」的過程樂此不疲。
3/興趣愛好特長?
就像昨晚大學同學聊天一樣,我會去思考攝影、寫作、畫畫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
攝影是技能,是直接很快就可以帶來收入的技能;寫作是愛好,每次寫作都會讓我愉悅,讓我治愈,讓我開心;畫畫是興趣,我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不一定要它可以掙錢,也不一定要自己在這個領域做得多好,主要是它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所以進入這個領域我會像海綿一樣吸取知識而感到快樂。
攝影寫作帶來的收入,我都會往興趣里投資。形成「以愛好養愛好」的正向的反哺系統。不是最會拍的,不是最會寫的,不是最會畫的也沒有關系,但是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就會有自己的小眾讀者和市場。
所以就不用去取悅所有人,只要簡單的做好自己就好了。
就像會有人私信我,很喜歡你設計的柜子,太漂亮了。朋友問我有沒有成就感,我說意外也不意外。我現在做的,比較開心。所以希望別人知曉,也不介意別人不知曉了。
感覺自己又成長了,自我認知還有認知他人。
4/收納整理帶來的「自我認知」
很多事情都值得我們深入的去思考。就像收納整理都能產生類似「自我認知」的感受。
從武漢回來,一回到家,我就開始吸塵,拖地,洗衣,照顧動物和植物,進行治愈式的衛生整理工作,讓所有物品都放到應該在的位置,清潔好做家務的工具。
在「家里好干凈,家里真好,好舒服」這樣類似的幸福感中,看日劇,吃好吃的,洗個熱水澡,晚上睡眠質量奇佳。早上起來又在「喔,好舒服啊,寫作臺讓人忍不住想要寫作了」類似的幸福感里,拿起收納在書架旁的筆記本電腦,打開電腦就忍不住的寫了起來。
我想這也是一種「治愈式整理」帶來的正向系統。因為干凈整潔帶給人內心的秩序感,整個人從外物的通暢升華到內心的通透。
如果出差回到家里,倒頭就睡,然后半夜醒來,報復式的追劇,第二天醒來,行李還沒有整理,臟衣服都沒有洗,第二天怎么有好心情把事情處理好呢?
所以整理收納看上去是個家務活,但是也是一個「自我認識」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達到心理療愈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對于「認識你自己」近期的一些思考~歡迎大家留言聊一聊「認識自己」這個話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