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相中秋有一期活動:“中秋為什么不回家”,由于離婚、丁克、工作不穩定等原因,導致很多人不愿回家,不愿跟家人溝通,這期活動號召這群不愿回家的人回家跟爸爸敞開談談。
其中,問了“爸爸”一個問題:你知道我活得有多努力嗎?
能提出這個問題,必須有高度的意識和自信,認為自己足夠努力。當然,我是不夠格的。
談到努力,聽到比較多的是:相信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不努力,你會后悔的。不努力就不會有出息。
而想到“努力”這個詞,聯想到的是“壓迫感、堅持、逼迫、克制”,偏向不承認現在的自己,還沒達到預期,你不夠好。透著一股壓力,沉重。
帶來的會是因為做不了更好,而泄氣,而自卑。做不到而難過,受打擊,心碎。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么還是會不努力?”知乎上有人問這個問題,也是我的好奇所在。注意,這里并不是說,努力就可以成功,而是努力就可以進步,是相較前一秒的那個自己,有所不同,并且這個不同在時間關系上是往前的。
2
那么,什么是努力?
來舉個例子,毛姆(我家喵)每天看一部電影,每周刷一部電視劇,每周寫兩篇影評,一年下來看了接近300部電影,50部電視劇,寫了100篇影評。
你會覺得他很努力嗎?
不一定,在很多人眼里,看電影、電視劇是不務正業,是浪費時間,是娛樂,是放松,不是什么值得耗費精力和心思的事。
現在來加個前提條件,毛姆是某個電影新媒體特聘的專欄影評作者,他是靠這個吃飯的,你會覺得他努力嗎?是不是不一樣了?
也就是說,努力有個前提,得是“務正業”。
那做正業,就是努力了嗎?同樣是這個例子,毛姆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有可能出現兩種表現,一種是非常愉快的做這些事情,一種是非常痛苦,不得不做,怕沒飯吃。如果是輕松愉快就把事情干完了,還會覺得他是努力的嗎?
也許你會說,做感興趣的事情,很開心很愉快難道算不上努力?
那是等到做完有成就感才會產生這些情緒。要去解剖一部電影里的人物關系,場景選擇,揣摩導演用意,對比同類型風格迥異,來回倒騰一個鏡頭看無數遍,誰說過程就是很愉快的?
這里,對于努力,還得增加一個要素,克服痛苦。
當毛姆能夠放棄睡懶覺的幾個小時,用來研究一個電影鏡頭,能夠把逛街看美女的時間拿來產出一篇影評,跟自己的懶惰、不專注相抗衡,那才算得上努力。
當然,努力得是有結果的。不一定達到目標,至少有進步。
3
很多拖延癥患者能意識到自身的拖延,也無數次下過決心要擺脫這種病,(比如我),專門去找針對性的書類似《如何擺脫拖延癥》,去聽知名人士講課,當時受了刺激,信誓旦旦要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結果一般都是堅持幾天,多則幾周,然后就陷入循環往復,始終患病。
剛開始打滿雞血,無比專注,激情滿滿。過段時間,注意力開始渙散,大腦不受控制。
持續不斷寫了幾天公眾號,走路就語音記錄,吃飯就構思框架,晚上組織語言,雞血能夠應對高強度負荷一小段時間。
但雞血是一時的,而高強度的大腦運轉是持續的,兩兩較量腦子總會出現開小差狀況。不時來點“今天好累,累爆了,還得加班,要不暫停一下?”的負能量,剛開始走神,又一個理智的聲音會出來說“不行,不是說好不再拖延的嗎?”這會兒理智還能打敗開小差。
可外界總不會那么溫柔,負能量的強度再增加一級,理智就變脆弱了,到最后扛不住時,就會“算了吧,先歇歇再說”。這一歇,就開始了一個新的自我拖延癥斗爭過程。
前面提到,努力有個要素是克服痛苦。而不努力是自我放肆,不加克制。
4
和朋友聊天時聊到“為什么明明心里放著要去寫文章這件事,每天都放著,卻依然遲遲不去寫。是寫不出來?是肚子沒貨?是懶惰?”
再反問“不管有貨沒貨,逼一把自己,哪怕渣一點,還是能寫出來的。而且停止寫的那段時間,正是什么都沒有思考過的時間,沒有對一個問題產生好奇,想去尋根究底。是一天三頓,上班加睡覺,就能完全概括生活的日子。寫能倒逼自己去想,形成相較于天馬行空的瞎想而言,更有邏輯性的沉淀過程的思考?!蹦堑降诪槭裁床蝗懀热挥羞@么多好處?
朋友說,思考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人性里存在的是懶惰,傾向安全,喜歡朝三暮四。而冒險、思考、專注、努力,這些詞都是反人性的。
努力了,不是馬上能見效。不像賭博,彩票,借著僥幸的心理,輸贏成敗立竿見影。
只要下了賭注,要不了幾個小時,就知道贏錢了還是輸錢了。買了彩票,也用不了多久,就知道是不是中獎了。
而努力,每天早上六點起來背單詞,出國鍍了金回國就能找到好工作?就不用朝九晚五看老板臉色?就能賺到大錢?就能實現夢想?誰知道呢。
賭博,彩票,雖然概率很小,但說不定就中了呢,即使沒中也能立馬知道結果。這種及時的反饋,相比較努力卻還是結果未知,讓很多人放棄了努力。
都知道要是比當下努力幾倍,也就不會是當下的樣子。知道如果貪吃的時候克制一點,就不會長胖到要減肥的程度。如果那會兒怎么樣,現在肯定就不會這樣了??梢悄艿够厝ピ僦剡^一遍,卻還是一樣。
5
說到最后,變成了一個沉重的話題。
知乎上的心理學工作者李松蔚說:努力就可以進步,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怪圈。它創造了痛苦(對自己的不滿),同時又指導你用痛苦(努力)去克服這種痛苦。然后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會更痛苦。至于說,為什么我做不到?從目前的答案來看,最通常的解釋無非就是:因為你還不夠能忍受痛苦呀……
他試圖用另外一種思路,幫助別人建立信念。
把“努力就會進步”換成“做事就可以有結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樣”。看上去兩句話意思差不多。但背后的感情卻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