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一生喜茶,茶于她,可以一兩餐不食,卻不可一日無茶。
她在世的八九十年的時光里,歲月更迭,命運起起落落,卻不能阻斷她和新茶、舊茶的癡戀糾纏。于是,她的手邊及身邊總有茶香縈繞,溫暖升騰,祖母用她的沉著淡定,輕移茶盞,慢煮光陰。
祖母出生在民國元年的官宦家庭,曾外祖父,也就是她的父親,當時在縣衙里做官,家里日子殷實富裕。祖母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因為祖母從小身體不好,所以她得以逃脫了纏足的舊習,后來身體逐漸強壯起來。
據祖母講,她很早就跟著她的父親母親吃茶,后來姊妹幾個還都學會了吸煙,這應該是那個年代給女人打上的時代烙印吧?
祖母個子不高,皮膚白嫩,模樣俊俏,十八歲那年,曾兩次來到舊時候我們的村子里,給大戶人家迎娶的二房太太做陪嫁姑娘,也就是今天說的伴娘,心思細致的祖父深深喜歡上了文靜秀氣的祖母,于是,托媒人撮合而成了一樁好事,當年就把祖母娶進了門。
開始那幾年,因為家里有幾十畝地,祖父也在政府供職,日子過得還算安穩。祖母從小沒干過莊稼活,于是就被長期安排在家里燒飯煮茶。
由于祖母的聰明賢惠,深得曾祖父、曾祖母的垂青。在那時候公婆、丈夫為大的封建舊體制下,祖母年輕時,從人格待遇沒受太大委屈,能享受和曾祖父、曾祖母一起喝茶的特殊待遇,前提是得聽他們的使喚。她的另外兩個弟媳,卻只能在一邊羨慕嫉妒恨罷了,敢怒不敢言。
后來日本鬼子駐扎在我們縣市,加之土匪橫行,日子變得民不聊生。聽祖母講,很多個夜里,聽說日本鬼子朝我們這邊開過來了,許多大姑娘、小媳婦紛紛抱著孩子向遠處逃遁,生怕被慘無人道的小日本給禍害了,當時的場面真是膽戰心驚,所幸,我們鄰近的村子,無有婦女遇襲的事件發生,只是有驚無險。
我出生時,祖父已經過世近十年之久,當我長大后,問起祖父的長相以及為人,祖母深深的嘆息一聲。接著說:“你爺爺是一個很好的人,很高的個子,長得眉清目秀,脾氣比你現在活著的兩個爺爺都好,就是啥事總是憋在自己肚子里,愛生悶氣,不然,怎么會四十八歲就因肝硬化早早去了呀!”時隔幾十年,祖母說起祖父的死,還是一臉凄婉的樣子。
祖父去世后,祖母羸弱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這時,年長的兩個姑姑已經出嫁了,她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兒子,歷經風雨,躑躅前行,更有兩歲喪母的我,日夜牽絆在她的腿邊。但是,這一次次的打擊并沒有讓祖母倒下,相反更激起了她與命運抗爭的勇氣。
她因為要熬夜做工,做衣服鞋襪,煙抽得更勤,茶喝得更釅了。記得那時,祖母總是讓我去供銷社給她買厚厚的茶磚,不知道是不是現在說的老白茶,抽煙是抽得幾毛錢一斤的煙葉,那段悲苦的歲月啊,深深的為之嘆息!
后來,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的日子漸漸好過起來,祖母年歲也大了。爸爸叔叔姑姑們,總忘不了祖母一輩子對茶的熱愛,每每為她買來當時上等的茶葉,這時候她已經因為咳嗽把煙戒掉了。
祖母隔著包裝袋就能聞出茶葉的優劣,只是,她從來不允許任何人喝她的前幾泡茶水,即便是在她面前討巧的我,也不能享受這個權利,這就是所謂的喝獨茶。這時候,她已經用姨祖母送她的精致小陶瓷壺,替下了原來的老氣大茶壺。
這事真不是犟的,有一天,趁她到院子里去了,我偷偷喝了她一口茶,喝到嘴里苦苦的,感覺麻嘴,怕她發現,趕快跑到門后吐到地上。應該是年少未經過世事,還不能承載茶的濃烈和敦厚的深情。
祖母一輩子都在喝花茶,主要是她沒有趕上現在的好時代,要不然,普洱,鐵觀音,金駿眉等等這些名貴的好茶,來在她的眼前,放在她的唇邊,她未必會抵擋得住它們清香味道的誘惑。
記得周作人說過:“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這是文人的茶經,是他們在吃茶賦詩時悟出的道理。
但是,在我看來,祖母對于茶的看重和理解,也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茶成了她一生的摯友和心靈的依靠,是她從容面對生活的一種方式。
親愛的朋友,我家有陳年往事,再無高堂祖母,我有深情故事,你有酒嗎?曹公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來呀,今晚,要喝它個一醉方休!
作者簡介:靜思、篤行、惠澤、善念、感恩,摒棄所有凌亂的心思和繁雜的情緒,做一朵凡花,在人世間寂靜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