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就業指南不完全手冊

我讀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有點陰差陽錯,但是慶幸的是這個專業讀到后面是越讀越喜歡。它也很符合我的性格,也培養了我的氣質。我讀這個專業的時候當時比較冷門的專業,現在隨著新媒體的火爆,這個專業已經慢慢已經開始被許多人接納了。

我讀書的時候,對于讀這個專業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是比較迷茫的,據說語言類畢業的學生除了當老師,在社會職場競爭力是比較弱的。我恰恰是那個非要去企業做的人,所以兜兜轉轉也嘗試了很多文字相關的工作,也走了很多彎路。所以很想以過來人的經驗,結合我認識的一些朋友,我的大學同學們畢業的去向,來談談這個專業畢業以后適合從事的工作。

第一、公務員和事業單位

先說第一類,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現在社會上大部分人把這類工作說成一個工種,其實我覺得不是很準確。因為這個不是按照技能來分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里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具體不了解里面的運作體系,不詳細談。

雖然漢語言文學在我讀書的時候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但是在即將要畢業的時候發現,這個專業更有機會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因為很多崗位對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開放,而且漢語言文學更能寫好申論這種公務員的考試。

所以對于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條體面的出路,很多畢業以后可以在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做行政類或者秘書類工作(也就是和文字相關,現在很多機關都需要個寫寫材料的人)說到底,即使是政府部門也是一個各種職能組成的機構,也需要不同的人才來為政府部門服務,政府部門才能更好地服務人民。

這類工作的優點是在小城市體面光鮮,旱澇保收。因為這個機構是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得以生存的,所以國家不倒閉,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鐵飯碗。因為國家財政支持,所以很少存在優勝劣汰的行為,只要不犯嚴重錯誤就可以一直捧著這個鐵飯碗。而且,相對來說,政府部門的預算和企業相比更充足,同樣是一個政府部門的宣傳工作和企業部門的宣傳工作,政府部門要的可能是你完成這份工作;企業部門要的是效益,沒有產生足夠的效益,負責人很可能就會失業。

這類工作的缺點是不論是職位上還是薪酬回報上很容易達到個人上限,因為本身工作職能機構不在市場經濟中競爭,同樣的在里面工作的人會失去競爭力。

第二、教育方向,語文老師

公立學校的老師就是教育局事業單位的編制;私立學校的老師,則是優勝劣汰,競爭會更激烈一些,因為私立學校是企業行為,要遵循市場經濟。再有就是培訓機構的語文老師。我對老師不是很了解,但是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不太喜歡做老師這個職業,因為我沒耐心教小朋友們。

做老師的好處是,相對企業來說環境會簡單一點,畢竟老師打交道的是學生和家長們,相對簡單;而企業工作打交道的都是心智水平相當的同行人。而且老師有寒暑假,這個寒暑假的隱形福利是很多人選擇成為老師的原因。

第三、企業

老師和公務員事業編制這些崗位都是小城市里比較體面的工作,我雖然對企業知之甚少,但是一開始我就打算走企業這條路線的。即使走了一些彎路,但是我從沒后悔走上企業這條路,因為企業這條路自有企業的好處。

在我說企業不同崗位之前,我先說個面試題:

第一個是行政人事類的,HR問我的題目是:如果公司宿舍兩個人有矛盾吵架,你會怎么解決?

第二個是營銷類的,HR問我,如果我有個杯子想要做營銷,請你在5分鐘之內找出幾個賣點來推廣?

為什么說這兩個面試題,因為我發現大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在企業集中在了行政和營銷類工作,而且這兩個工種算是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

第一大類是行政類

行政人事類更多的是處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保障公司正常運行的后勤工作,包括秘書、人事、行政,前臺等工種。大公司和小公司就會對這些崗位有不同的細分,有些公司所有這些工作是一個員工完成的,有些公司則有一個部門來完成這些工作,就會有細致的分工。秘書更多的是做一些材料的準備,人事更多的是做一些招聘面試,行政則是我剛才提到的怎么處理這類公司員工之間的一些問題。(杜拉拉升職記的杜拉拉就是人事行政類工作不斷往上升職的典型)

第二大類是營銷

這類工作更需要創意。具體的工作內容最對口的是文案,但是大部分工種都是把文案和策劃兩個內容劃分在一起。營銷類是一個體系很龐大的工種,還分在甲方和乙方的工作,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

a)甲方

在甲方做營銷類工作的部門大多是是市場部(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可能是運營部)主要工作內容是做市場推廣。工作內容用三個詞來概括,拉新(找到新用戶)、促活(讓原本的用戶消費頻次更好)、留存(讓原來的用戶不要去競爭對手那里)。每一點展開內容也不少。

在甲方公司,更需要的是綜合技能。在大公司,分工很細致,從營銷創意策劃傳播媒介公關廣告也許都可以分一個部門出來,大部分時候都不需要自己做具體的執行了,更多的時候是要有和乙方公司談判的能力,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在小公司,可能很多崗位內容都混雜在一起,也就是你就要做文案,又要做策劃,還要做媒介,公關,BD等等內容。但是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最主要的KPI就是我說的三個詞,拉新、促活、留存。

b)乙方

乙方公司我統稱為廣告公司(因為可能更細分的可以分為公關公司、活動策劃、模特公司、文案公司)如果縮小了來看,乙方相當于一個甲方的外聘市場部。因為是服務于多個類似的公司,所以分工會更細致,大部分廣告公司會分成AE(客戶執行)、創意、策劃、文案、設計、技術等很細小的工種。那么廣告公司對于員工的技能就會要求更加專業,更需要專才。甚至專才到只為一個品類寫文案,比如有專門寫汽車行業文案的人,要他轉崗去寫快消品文案可能就會出現水土不服。專業技能更細分,但是對于一個行業的了解就會比較廣闊,知識面也比較廣闊。

第四是媒體機構

媒體單獨拎出來說,是因為媒體是漢語言文學就業人數比較多的一個行業。媒體的內容方向也非常廣泛(財經類、娛樂類、汽車類、文學類、時尚類、時事類、政治類、旅游類……),載體也特別多(紙媒、廣播、電視、新媒體……)。

對于一個漢語言文學的學生來說,要做好媒體工作的最基本技能是文字功底+所在媒體行業的專業知識。

媒體行業做得好的,最后是洞見,所以對于一個行業的了解相比于能寫文章更重要。因為文章背后是一個人的思想觀點。所以很多財經類媒體,都要求是經濟相關專業畢業生。不想要漢語言文學畢業的學生,因為對于很多媒體來說,觀點大于文辭,行業知識大于寫作技能。

當然,不想要漢語言文學學生的也不多,因為漢語言文學是基礎學科,在媒體行業是敲門磚。后面要發展得好,必須要有一個對行業比較深入的了解。媒體是資訊類的,某一個行業的媒體人,要求的是對于整個行業是相對了解的,要求的是知識面廣泛。

做媒體跨行業不容易,不同的類型的記者編輯是很難跨來跨去的。因為行業差距比較大,所以媒體人做到后面,不會去跨媒體行業跳槽,很多媒體人會選擇跳去企業做市場部相關工作。比如汽車類的記者編輯,跳去寶馬市場部做媒體關系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媒體跳去企業的多,企業跳去媒體的就少之又少了。這個和薪酬有很大關系,一般企業的薪酬待遇要好過媒體,但是和在企業做一個行業也有很大的關系,其實企業跳去媒體是比較難做的,企業做文案策劃相關的,要跳去媒體做行業報道,是很難的。

因為行業關系,從事媒體相關的工作是不錯的,比如旅游類媒體,相對來說可以免費去旅游的機會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如果一個人對旅游特別感興趣,那么就很適合去旅游類相關媒體;比如時尚類媒體,如果一人對穿衣打扮時尚特別有興趣,那么去時尚媒體去一些時裝周的機會就大的多。

第五、出版行業

出版行業也很好理解,就是圖書編輯。圖書編輯的能力不僅在于能幫助作者修改好稿件,很重要的能力是發現好的稿件。內容是也是和媒體一樣,分不同的種類。營銷編輯,和廣告一樣,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書,賣得更好咯。

第六、其他(創業、自有撰稿人……)

還有一小類人,比如有人去創業了,有人去做自由職業者了,有人去徒步旅行了,這種工作 是比較小眾的選擇,所以對于大多數剛畢業的學生來說不太具有參考價值。其實這類人就不是主流發展路徑了,很難探討。

專業和工作交叉以后的感悟

第一、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只是敲門磚,工作以后需要不斷補充其他交叉學科的知識。

這個專業只是職業生涯的敲門磚,后續很多都是交叉學科的知識支持一個人往前走。不同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職業,很多知識都需要在崗位中慢慢學習,當然也可以選擇培訓、在職研究生等來補充自己需要的專業知識。

比如財經媒體,最好是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相關專業。因為做好一個財經記者,需要看懂企業年報,要洞察企業動向;比如時尚媒體,國外有很多奢侈品管理類專業,時尚也不是天賦,學到后來就會發現,時尚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能,時尚最后會變成一門學科;比如做文案,語言能力特別強是一方面,但是能夠了解消費者,對營銷有所了解,商業文案就會寫得更好。這些舉例都是要求一個人具備交叉學科的能力,職業發展才不會受限。

不過很多媒體也知道行業知識是靠在一個行業日積月累才能形成的,他們對于有一定寫作能力的漢語言文學的學生也會給予機會。這就是所謂的敲門磚,能幫助你開始在上面這些行業就業,至于職場發展要看后續你自己學習到的技能了。

很多專業有交叉,又有自己的所長,其實沒有那么細分,很多細分是在工作中產生的,大學專業只能分個大類,打個基礎。我所能想到的交叉專業就有這些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廣告、營銷、公共關系,每個專業都有所側重,又有重合,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很有可能會進入類似的崗位競爭。

第二、以上工作的選擇在全國范圍內,至少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

我說的幾個工種,只有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每個工種才會有上升的空間,才能做到做媒體的可以跳去企業,做乙方的可以跳去甲方。

真實的情況是往往在小城市是沒得選擇的,比如很多城市根本沒有廣告公司這個選項,就算有也只是活動執行公司,所以單一文案這個崗位就無從發展。媒體最多就是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官方媒體,時尚、財經、旅游這些分類也無從選擇了。世界500強市場部更是完全沒有機會。

如果你一開始就決定在小城市定居,建議選擇事業編制和老師,相對來說光鮮高薪輕松。就我所知道的,小城市私營企業工種選擇少,待遇薪資還是要比事業編制差,而且很多企業竟然還做不到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不過如果決定進體制,記得發展自己的副業,不管是寫作、理財、還是做點淘寶小生意,盡量讓自己保持競爭能力。體制的好處呢,短期內是旱澇保收,但是從長期來看呢,也存在調整的問題,5年內不會有問題,10年,15年,20年會怎么樣真的不好說。很多人可能會成為調整的犧牲品,到時候就會比較悲催。

如果你決定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盡量去大城市,市場經濟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優勝劣汰,給予有能力的人高薪,沒能力的人就是失業,現實比較殘酷,但是也比較精彩。一個人肯付出努力,還是有相對不錯的回報。

第三、文科生的職業護城河相對較弱,但是做到最高等級以后又很強

文科類專業的做理工科類工作的很少,比如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去做計算機編程的少之又少。這個最主要的是技能問題,理工科類的專業需要專業的技能,漢語言文學的如果要從事某一個專業技能要求很強的崗位,意味著基本上要全部重新開始學習,比如編程,少說入行得一年,而且真正熱愛的人少之又少。

理科類專業做文科類專業的卻不少,比如學機械類的從事媒體(很有可能是汽車類)。因為文科類專業的專業技能不強,入門門檻比較低,很多工種都比較簡單。所以在文科類專業中,初級階段的職業生涯護城河非常不牢固,很容易被取代,而且競爭者多。

文科類專業,做到高級以后卻往往又比理科類專業更強大,護城河又長又牢固,比如暢銷書作家,不僅可以躺著賺錢,基本是名利雙收。

第四、這篇文章講的都是一個人的基礎技能專業技能,但是發展到高層以后,就不注重專業技能,更注重通用技能了

基礎階段的技能,更側重專業知識,在職業生涯的前5-10年大部分時候還是需要憑借著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吃飯的。

但是發展的職業生涯后期,更側重的是通用技能,也就是(邏輯思維能力、大局觀、管理、溝通技巧、決策)這些技能。這時候就會發現,高層跳槽的時候,對于專業行業的限制就會變小,寶馬公司的高管跳槽到可口可樂公司做高管也是完全可以的選項。因為對于行業的專業知識的了解,下面的人可以做,高層管理以后側重管理技能,這是比較通用的技能。

第五、既然說到很多行業需要跨專業技能,那么要不要讀研究生。

我當時也非常糾結在就業還是讀研究生這樣的選擇中,但是從我職業生涯發展來看,我建議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先就業,不要讀研究生了。

1)跨專業考研比較難,尤其是要跨到經濟學類的,就更難了;所以你很有可能會繼續讀漢語言相關類的專業,那么這個讀研就不存在跨行業技能了,可能會讓你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

2)時間成本,國內研究生2-3年,其實在職場是一段試錯區。在前面已經提過了,即使是漢語言文學的學生,我們也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每個具體的崗位有所不同,那么到底是進企業還是進媒體還做做事業單位還是做老師,企業又存在著民企、國企、外企等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公司文化,如果你不去嘗試做做看,你是不太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崗位,適合什么公司的。這是一段寶貴的試錯時間。

一開始,我以為我喜歡的職業,最終發現原來根本不適合我。比如財經媒體,我面試過幾家,面試官都說我沒有經濟學背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覺得是招聘單位歧視,后來發現真的不太適合我,幸好沒入行。因為我不喜歡數學,看到財務報告就頭疼。比較專業的財經媒體,股票基金說到底是和數字打交道;泛財經類,看企業財務報表也是一項基本技能。

3)大部分人不知道要讀什么,可以等過一段時間再讀。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想讀研究生,但是完全不知道讀什么,要去哪里讀,怎么讀,讀完以后要干什么,非常迷茫,因為完全不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自己要走怎么樣的職業發展道路。現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后,慢慢摸清了自己的喜好,了解了自己的方向。

后來我在工作中發現,我既對商業感興趣,又對文字感興趣。這個最好的組合竟然是廣告,因為既需要文科生的藝術,又需要對消費者的了解。所以我現在差不多明白了,我需要和漢語言文學交叉的學科是廣告營銷類相關,如果我要讀研究生,我就會讀這個方向。這個是在職業生涯中慢慢試出來的,雖然是文字類,但是工種不同,性質也是千差萬別,如果我繼續留在學校讀書是很難發現的。

進入職場以后就會發現學習是終身的,了解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再讀完全不遲。

第六、編制是圍城,有人想進去,有人想出來

我以前是完全不認可這種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工種的。最近三公子在從編制離職,我看怨氣蠻重的,幾乎每篇文章都說到了在編制怎么不開心。以前的時候,還是盡力在維護編制的生活,但是最后是很不開心的離開。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光鮮,看不到的是茍且。

編制就像圍成,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我現在發現,在編制里,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在企業也是一樣的,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所以怨氣不思進取不能等同于編制,每個人對于工作的訴求不一樣,每個崗位也需要不同的人來做做。更重要的是尊重人的多樣性,尊重職業的多樣性,不要抱著偏見去就業

我還是市場經濟的忠實擁躉者,生活不需要鐵飯碗,我需要的是一技之能。

(因為對這個專業的發展沒有統計過,所以更多的都是身邊的觀察,難免有遺漏,但是希望能給給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一些指導意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