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煙景
梅花節落幕了,石象路上的晚梅和玉蘭仍在次第開放,正隨著仲春的來臨而愈加爛漫。
梅花山去城三五里,其山勢連綿,因獨近中山門,故而摩拜寶馬,無日不至。
大凡在好雨之初,繁花之夕,昏鴉之盡,雪霽光時,游人如織,紛至沓來。猶以宮粉梅和玉堂春開時最為勝景。
玉堂春開
一旦夜近中宵,卻烏藏人稀。
每到花魁冠日,則傾城合家,摩肩接踵,衣錦繡妝,概莫靚麗。
芳草重茵處,大觀園旁,俱搭臺累席,置酒交錯其間,不能見流水。
此時得清香四溢的,卻是在梅林間的茶樹,漫射光照之下,茶芽萌發。
昭明太子
那些欲享清靜者,只能趨步怡紅瀟湘和妙玉的庵門了。
從臺想昭明至惟秀亭,穿翁仲路乃至孝陵,鱗次櫛比,人皆手執五寸彩屏,頻頻顧首,不暇步履,自拍照矣!
遠而望之,如綺霞臨窗,鶿谷拂影,無可能名狀。
梅花嶺茶
至若暮云低平,明月升空,清氣如練,瓦甌山釜,泫然寂聲。
比至夜深,月淡影橫,荇藻參差。我與屬意宮商律者抱墨子、龍云公同登梅嶺,身無簫管短笛,惟待月暗香閣上,緩板慢吟——
吹簫凌極浦 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 山青卷白云
此非王摩詰之輞川攲湖歌乎?
二三子淺聲相發,音色亮徹,聞者黯然銷魂...
仰看孫權墓與孝陵遙遙相對,梁蕭太子共劉勰文心雕龍。
精衛填海,每度數斷句,更幾盡一刻。驚鳥翻翮徘徊,壯士何年安歸哉!
余蟄居石城幾十載,登梅嶺無數道。 年年來此拜仲謀,謁孝陵,環顧昭明,讀其文心。
禁不住而內省,山川之興廢,雖說由天時造設,又豈能撇清人事呢?
呃,梅嶺之樹,不知今朝可識破了我言情俗否!
生子當如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