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懟產品經理

圖/“達克效應”


在交互設計師的工作中,會對接各種職位,合作最多的,就是產品經理了。如果遇到靠譜的產品,合作起來是相當愉快的,但如果遇到呵呵呵的,改方案幾十稿還只是悲劇的起點,最怕的,是產品上線后,根本沒人用。

這篇文章,幫助廣大被坑過、正在被坑、將要被坑的設計師們。


靠譜的產品都是相似的,不靠譜的產品各有各的不同。——我


不靠譜的產品有這么些類型:

稀里糊涂型

他提了一個需求給你,什么細節都沒有,你不斷追問,才發現他根本沒想清楚,要達到什么目標、怎么去達到、可以分拆成哪些手段……都答不出來。

閉眼型

他的口頭禪是“我用起來”,覺得自己能代表所有用戶,方案缺乏理性思考,需求缺乏數據支持,也不看現有數據,對用戶行為兩眼一抹黑。

放飛型

表現在非常“獨立”,想方案時不跟相關人員溝通,設計做完了才發現技術做不到,還有,不跟你溝通變更,驗收時你才發現改了。

這些類型互有交叉,各有各的奇葩,共同點都是他給了你一個他的想法就不思考了,面對疑問會卡殼,但仍然執著于自己的方案,不知道為什么,就是這么自信。


會做事和不會做事的人區別最大的,就是思維方式。

一個靠譜的產品是有自己的方法論的,什么是產品方法論?可能每個人有自己總結的一套吹牛話術,簡化一下,產品核心就三個:需求、用戶、場景。

需求:需求是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

用戶:是用戶痛點嗎,目標用戶在哪里,他們的特點

場景:用戶的使用場景和路徑是什么


由此發散一下,拿到需求時,我們就應該對產品進行靈魂拷問:

需求想解決什么問題?

要達到什么目標?(業務、數據或口碑)

需求確定了嗎,跟你領導過了嗎?

用戶有這個需求?

用戶從哪兒來?

相關數據在哪里?

你這個要動其他模塊,內部溝通過沒?

功能你想清楚了嗎?

流程你想清楚了嗎?

你這個技術能實現嗎?對性能的影響?問過開發了嗎?

對他的需求細節,如果覺得不靠譜,也一定要提出來:

這個規則能吸引用戶嗎?

這個方案有漏洞。

你這是強迫用戶,用戶是只能被引導去做他想做的事的。

跟用戶預期不符,用戶很懵逼。

對不同類型的用戶沒有做好區分。

除了這個,是不是還有其他手段去實現目標?

競品的一般做法是***,你這樣做會有123點問題,更好的方案應該是***。

你的方案為什么有這么多功能?用戶真的用得到嗎?不先做一個最小可行性方案驗證一下這個需求,根據反饋、數據再去調整?

一套懟下來,我覺得我可以做產品了。


結語

懟的本意不是想制造階級矛盾、而是想在較早的時候跟產品一起厘清方向,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對最終效果負責。

懟不是目的,溝通才是。

Peace & Love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