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日常事兒

陸續趁著間斷的空檔兒,將產品經理的那些事兒分集整理、修剪紀要。
產品經理的日常事兒

產品經理的日常事兒,有需求分析、有項目跟進、有上線支持及上線后運維(運營)等等,遍及到產品過程的所有環節以及產品周邊事項。

產品任務

點或面的內容,事前規劃的、或自發挖掘的某種訴求、或來自某方面的要求。
說白了就是兩種任務類型,一種是自組織自安排的、一種是由上而下的。

需求來源

  • 從競品(同類產品/不同類產品的相同或相似功能)中提煉的;
  • 自己按照經驗或場景分析規劃的、或者與人探討演練得到的;
  • 上級安排的;
  • 用戶反饋的...
    這些羅列點,我更崇尚于日常的不斷琢磨和挖掘,包括持續圍繞一個未決點進行深入溝通和探研。在適當的時候,將之提煉成需求、并推動產品實現。

需求分析

  1. 分析場景,用戶/目標用戶、業務流程;
  2. 分析競品、行業,哪些競品、特色及亮點、可借鑒及警惕;
  3. 形成方案,落地到自己產品中的場景、業務流及相關邏輯。
    需求分析需要將一個訴求點(不管是自我發掘的還是他人提出的),貼合自己產品的定位、目標用戶、以及用戶場景形成貼切的方案。關鍵在一個“合”字上,切忌生搬硬造。

需求編寫

  1. 需求描述,用戶需要什么、公司需要什么、業務需要什么、產品需要什么;
  2. 詳細需求,用戶的一步一步流程;
  3. 特別提出,某些產品可能會涉及到多端同步問題、版本兼容性問題;
  4. 特殊場景及非功能性需求,主流程以外的流程分支,包括異常、弱網等;
  5. 數據追蹤,核心目標、哪些指標、定性量化。
    需求編寫需要描述基本的場景、價值點及訴求,并根據貼合的產品方案細化每個產品步驟,在涉及用戶的角度,如用使用(流程)、如何組織人機交互過程(交互),以及推敲流程中、交互中存在的可能性異常的處理。
    總結起來,涉及界面、交互、數據輸入、數據輸出與展現、以及這些事項一組一組的呈現。

需求評審

組織干系人進行產品需求評審,評判需求是否合理、需求呈現各個環節是否完備、實現上是否可行。
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前期的需求分析中,適度跟研發溝通產品的目的/設計/實現可行性,有助于思考維度完善、方案設計更具說服力,后期跟進及維護需求則不會耗費太多精力。

研發跟進

  • 作為項目里程碑的維度,必須跟進研發進度;
  • 及時響應研發提出的問題,留心測試案例;
  • 在送測過程盡早注意體驗、盡早體驗、盡早體驗!如果有時間,放空自己,review設計的細節與流程、交互,這也是一種體驗方式。

驗證及上線

  • 做好上線前準備,該發布什么、發布過程是如何的、如何驗證,準備相關的checklist;
  • 提前運營、提前準備素材或活動推廣、提前準備客服咨詢及材料。

上線評估

上線后,預計從幾個維度評估上線產品或功能的效果。

  • 用戶的反饋情況、滿意度等;
  • 數據追蹤評估效果,用戶數、使用頻率。

產品迭代與優化

跟進評估效果及客戶反饋情況進行分析,做下一輪的調整和優化,以及修正規劃。

  • 注意版本兼容性問題、注重優先級評定。

最后一段話

產品經理的這些日常事兒,有需求分析、競品分析、需求設計、產品規劃、需求管理、研發溝通、技術跟進……高度概括就是產品設計、產品和需求管理、溝通,面向的有用戶、研發/測試、產品人員、領導,這里面“溝通”都是個大事情。
面對面、即時通信工具、郵件、電話,都是一些溝通手段。
溝通是手段、目的是要干成自己決心的事;有日常的溝通(如月報),有某一目的的溝通(如某個方案的探討)。產品經理要細心找準自己的“溝通”之道,有個三板斧套路,必定會事半功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