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天課間巡視校園時,聽到在樓梯拐角處一個男孩用粗魯的語言謾罵另一個同學。我快走幾步制止了他,并把他帶到辦公室進行了一番教育,改過態度還算誠懇。
圖片發自簡書App
校園里,有個別孩子經常用侮辱、謾罵、挖苦等攻擊性語言對待身邊的同學,讓老師們也感到很無奈和懊惱。這樣的話語輕則導致師生心情不爽,重則讓對方喪失尊嚴,甚至導致抑郁、一蹶不振。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校園攻擊性語言,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內心的自卑,多發生在易怒、多疑、孤獨的孩子身上;二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法,所以采取了這樣極端的方式;三是心胸狹隘,小肚雞腸;四是家庭影響,父母示范,孩子模仿??傊?,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攻擊性語言,還是因為尊重他人觀念的缺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作為家長、教師,要多關注這類“特殊孩子”,針對不同情況加以引導、教育,使其走到正常軌道上來。如若這樣的行為不加限制,不做處理,很有可能在成年后成為一個語言攻擊性特別強的人,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網絡噴子”、“刺頭”,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并給他人造成傷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大部分根源于他們的童年,為了社會更加和諧,為了孩子心理健康,請關注孩子童年的點點滴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