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游記(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時曉偉(石船)

? ? 石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受中國政府派遣到尼泊爾著名的大學講授漢語,在加德滿都她和另外一位老師一共有600多名異國弟子。石教授走路輕便,看起來并不比我們大多少。或許是常年在高等學府任教的原因,講話利落,結論性強,有遞進感,她是我所見過的最奇特的人之一。

雖然講話交流對她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畢竟她至少掌握了三種語言,可以隨意切換語言語境和語氣來充分表達她的語意,這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所以聽她講話,注意力要集中一些才好。簡捷而不重復是她語言的常態,至多只有一些小小的解釋。幽默是她語言的調料,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她可能會稍稍加上一點,從而引起你的聯想。有時在一本正經的表述中,她還可能順手布置一些機關,讓你陷入暗喻的麻煩之中。當我們齊聲贊頌她立論高妙時,她常常會自謙道”一般一般,全國第三”。而當我們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又引出其它爭論時,她卻又經常自貶道”我很愚蠢“。你以為她在繳械投降?那你就錯了。這兩句話可不僅僅是她簡單的口頭語,而是她的獨門暗器。全國第三是自抑式的夸張,我很愚蠢是轉折的暗示。在一切語言的機鋒中,其實在一切拐彎抹角的地方,她已經都留下了余地。

出乎我的意料,她對她的異國學生竟然有著母親般的親切。在陪同我們游覽加德滿都的人中還以一位她的學生擔任我們的向導,那是個年輕樸素的尼泊爾青年。在我們穿行尼泊爾各個古舊的街道、商鋪、餐廳時,石教授常常利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語言氛圍現身說法,為她的學生講解詞意及各種用法。當她的學生表現出一臉懵懂的神態,她還不厭其煩地運用英語、母語和第三國語言反復地進行交叉詳釋,直到她的學生弄懂為止。我相信她的學生是幸運的,這是在任何課堂上都學不到的語言技巧。語言的生命來自使用它的真實生活境遇,而這種境遇并不是都會隨時發生的。

她有時還像一個女巫,會使用某種預言,告訴你她的內心其實與我們有著多么的不同。因為她擁有使用語言來獲取任何知識的本領,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令我們望塵莫及。她的精神世界還散發著一種強烈的宗教情結,所到之處頭戴沙巾,身穿長袍,堅持例行祈禱,在和我們一起逛街吃飯的時候也不例外。

在我的眼里,她又是一位嬤嬤級的人物,雖然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又非常率真,處處洋溢著她的善意。興奮時手舞足蹈,滔滔不絕。頑皮得意時又不停地向你翻動她那不大不少的眼睛。她還很會講價,善于利用她的語言天賦與市井商人博弈價格,因而經常獲得雙方需要的結果。在尼泊爾那些破敗的街巷里,她結識了許多人。

但真正引起我發自內心的尊敬并不是她精妙的語言天賦,而是她對人類文化學、精神現象學、世界各地宗教比較學有著廣泛的知識和研究。在我們討論地緣、信仰、道德等諸多宏大主題時, 她除了引述其他著述外,甚至還談到了北師大的歷史以及錢理群教授的一些言論,透露出她對人類一切文化現象的關切之情和深沉的憂患意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