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灌茅臺一邊流淚的心碎,他早就寫進(jìn)了童話里……

這一回,《戰(zhàn)狼2》火得蕩氣回腸,太多兄弟姐妹們?yōu)槔滗h的身手所傾倒。

我卻獨獨難忘這一幕:

片子開始不久,在歡聲笑語的夜晚,冷鋒一邊灌茅臺一邊流下兩行男兒淚,不斷回放的片斷提示我們這是想念妻子的淚,是生死相隔的痛。

燈光閃閃,映在他眼角的淚花中。

這哪里是淚?分明就是破碎的心啊!

就像很多年前一個陰郁的下午,有人告訴當(dāng)時只有12歲的我:你的父親死了。

在此之前,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已經(jīng)失蹤多日。我揪著一顆心,度過了好幾個被渴望和擔(dān)憂深深折磨的夜晚。

結(jié)果等來了這個消息。

在聽到噩耗的那一刻,我覺得藏在我身體里的這顆心,碎了。

心碎,這是一個很獨特的意象,不僅是關(guān)于心理的,也是關(guān)于生理的。

有一種病癥叫做“心碎綜合癥”:當(dāng)你感到“心碎”時,你的心真的會不自覺地抽緊、痙攣、疼痛,就像被鞭子抽打,就像被玻璃碎片割傷。

相比其他與“心”有關(guān)、表達(dá)悲傷絕望的詞——比如“心如刀割”、“憂心如焚”、“撕心裂肺”——“心碎”這個詞所傳遞的狀態(tài)是安靜的、沉默的:

不是刀割的決絕,

不是火燒的慘烈,

也不是撕裂的抓狂,

就是那么靜靜地,碎掉。

而有一個作家,他風(fēng)流倜儻、才華橫溢,卻偏偏喜歡讓筆下的人物“心碎”。他就是奧斯卡·王爾德。

正如你所知,王爾德在他最有名的童話故事《快樂王子》中,描繪了一位一點也不快樂的王子。

這個穿金戴銀、身上鑲滿珠寶的王子,因為看到了人世間那么多的傷心人傷心事,自己也變得絕望憂傷起來。

還如你所知,喬達(dá)摩悉達(dá)多也不快樂。

不快樂的王子們最后都走上了一條驚世駭俗的道路。

要么成佛普度眾生,

要么心碎以死救贖。

所以我們看到,當(dāng)小燕子幫助快樂王子完成一個個善舉、最后卻因寒冷凍死在他腳下的時候,“……在這座像的內(nèi)部忽然起了一個奇怪的爆裂聲,好像有什么東西破碎了似的。事實是王子的那顆鉛心已經(jīng)裂成兩半了。”

一顆沉重、冰冷、最后還裂成兩半但卻盛滿悲憫的鉛心;

一座名叫“快樂王子”、渾身上下璀璨奪目、最后卻灰撲撲的令人皺眉的雕像;

這前后的變化間形成一種有意營造的反差,一種相互撕扯的張力,統(tǒng)統(tǒng)凝聚于那一次“心碎”。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快樂王子》收錄了王爾德的一系列“童話”——如果你對童話的定義是以動物或傳奇人物做主角,講述“非日常”故事的話。其中有數(shù)篇都寫到了各類花式“心碎”:

《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里的小矮人,頭一次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模樣竟是如此的丑陋可怖,他因為承受不了這樣的真相而悲傷絕望,最終心碎死去。

在《打魚人和他的靈魂》中,年輕的打魚人為了和心愛的小人魚在一起,毫不可惜地趕走了自己的靈魂。他的心一直被這份愛情填得滿滿的,根本沒有空隙讓靈魂再回來。直到小人魚死去,小伙子的心“因為充滿了愛而碎裂”,靈魂才終于找到一個入口進(jìn)去……

還有《夜鶯與薔薇》中那只可憐的小鳥,讓薔薇刺穿了心,只為了讓鮮血與歌聲造出一朵獻(xiàn)給愛人的紅薔薇。但縱使破碎的心化為了艷麗的花,最終也只是被無情地遺棄在路邊。

以科學(xué)的眼光來看,心是血液流入的終點,流出的起點;但在科技遠(yuǎn)沒有這么發(fā)達(dá)的時代,“心”真的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存在。

古阿茲特克人相信心是充滿能量的,因此他們會舉行野蠻的“人祭”,把血淋淋的心臟敬獻(xiàn)給太陽神,以增加神的活力。

在蘇美爾人的史詩中,心首先是身體內(nèi)部最重要的生命動力,又是人類情感的源泉。

對于古埃及人而言,心被看作是存在于身體內(nèi)部的一個自我,因此,“我沒有吃掉我的心”,就是說“沒有動怒”;“我沒有催促我的心”,就是指“沒有著急”。

古老的“心”是人類一切情感的起點,希望與絕望的終點。喜怒哀樂、夢想與追求都在“心”上得到最集中完滿的體現(xiàn),并且往往是極端的體現(xiàn)。

如果還要“咬文嚼字”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相比心所承載的情感,心的“碎”卻是一種并不太張揚(yáng)的、卻富含力度的變化。它充其量只是發(fā)出“奇怪的爆裂聲”,甚至像小矮人的心那樣默默地碎掉——如果不去觸摸胸膛就根本不會發(fā)現(xiàn)。

隱藏在沉默之下的爆發(fā),往往讓人震撼,很久都回不過神來。

正如冷鋒的一場酒,換來了暢快淋漓的一次復(fù)仇。

這也就是王爾德所推崇的“悲愴”的力量。在給同性戀人的書信《自深深處》中,他曾經(jīng)這樣寫道:“天地萬象,是以悲愴建造的,一個孩子、一顆星星的誕生,都伴隨著疼痛。”

所以,一個人要心碎多少次,才能明白“悲愴”的力量?

(本文原載于《書城》,微信版文字有刪改。)


歡迎關(guān)注微信訂閱號:卷里故事。

獨家書評+沙龍故事,與你共享萬卷書萬里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