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老說黃磊、姜文的教育成功?因為你家是喪偶式育兒!

最近在朋友圈中看到個

有意思、有觀點的信息

還順便學了個新詞

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

這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個精準狠毒的新詞,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

有很多沒有結婚的女生,會向身邊的前輩咨詢。結婚和沒結婚區別大嗎?

她們的答案一致,結婚不結婚差別不大,生了孩子變化才大。

多和周圍的異性朋友聊起這話題,他們表示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對生活的影響都不大。

下班后還是可以約三五好友打牌,或者組隊打電腦游戲,難道就不用帶孩子嗎?家里有爸媽、老婆帶這些根本不用操心。

女人在家沒事做?

有的人會問:其實女人的在家也沒有什么事,不就是洗衣、做飯、墩地收拾屋子、熨衣服、叮囑孩子該洗頭了多喝水睡前別忘刷牙……

這些都很瑣碎看上去沒有價值,但正是它,保證一個家運行良好。

不過男人是不會做的,他們只會去掙一份工資,回來就癱倒在沙發上玩手機。

但講真,許多家庭里男的掙的也不比女的多呀?所以為什么呢?

中國大部分家庭情形是這樣,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拼搏努力”。

而且很多婆婆自己就會說:“帶孩子是女人的事,家務事是女人的事。”

護著自己的兒子,不讓他們去做,這是一個思想禁錮的枷鎖。

角色

如果說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有很多角色要去扮演,那女性的角色應該是最多了。

在職場是盡職盡責的員工,生活中要扮演好女兒、好媳婦。

回家就得當起清潔工、管理員、采購、老師、廚師等身份,而這一切都會被一個詞代替“媽媽”。

有人覺得母親的愛是顯性的,父親的愛是隱性的,要不怎么叫父愛如山。對這個話題有一大波網友不依了。

@挪威縱火狂:每次我都不知道沉重的父愛是什么 比起我媽媽給我的愛 他實在欠缺太多了。

@kuma今天也要愉快地掉SAN:“有奶就是娘”生活中少見,但自以為“給錢就是爹”的人一抓一把

@黛於:早上和同事說到父親節,她們就是這種觀點,說母愛是天性,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而爸爸不親近孩子是正常的。我說這是中國父親逃避育兒責任的方式她們十分不以為然,最后搬出金句“那是因為你沒結婚,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我的丈夫連自己的孩子都吝于照顧,那要來何用。

@chinngu:的確好多爸爸是啥都不管。。。不能就此代表這是沉默的愛。。。。

@無聊人士找樂子:以前也覺得父愛是沉默的,后來長大了才反應過來,我的成長和教育中爸爸基本沒有什么存在感

@onets暮瑟:父親可能不善表達也沒有辦法像母親那樣細膩溫柔,但是當一個父親真心愛惜孩子愛惜家庭的時候他怎么可能會一直沉默一直無視孩子。

@娜塔莉的滑板鞋:有女人敢“母愛如山”嗎?早被喊打成了“不負責任,不配為人母”了吧?

要么說爸爸去哪兒會那么火?其實就是反映了中國孩子生活里缺少爸爸,你看怎么就沒有人拍媽媽去哪兒。

本來圣經性家庭觀(中國古典家庭觀也一樣)要求,男人主要是要持守公義、勇敢,女性更多慈愛、沉默。體現在教育孩子上體現為嚴父慈母。

而據觀察中國大部分家庭“嚴父”是缺失的:要么嚴母慈父,要么母親一個人雙份。

如果家庭教育中爸爸參與度較低,對孩子心理最常見的影響就是:

父愛缺乏綜合癥:

據有關專家觀察,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不良傾向,總結起來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影響。

01

認知發展受阻!??!

5-6歲的兒童在父母離異而缺乏父愛兩年后,其認知力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

突出表現為前者在方塊設計,走迷宮和算術等智力測試中落后,操作分數與全量表智商分數低下。

02

產生個性缺陷?。。?/b>

如軟弱、膽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

03

情感障礙的比例加大!??!

如抑郁、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制力弱,有依賴性。

04

體格發育障礙!?。?/b>

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要比同齡兒童落后一大截。

據美、英、德等國專家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少時患“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孩子

長大后成窮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

中學輟學率高2 倍,犯罪率高2 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后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要高出3 倍。

科學證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一個連話都很少和你說話的爸,一個每天關心你的生活、閑暇時候和你一起討論哪本書好看、把人生經歷都教你、天天寵你的爸爸,明顯是后面那類的爸爸更能讓人感受到愛。

誰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充滿陽光、快樂,多花的時間在家庭、孩子身上。

至少以后接到的電話,第一句不會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