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講的“三坑”之一就是“操碎了別人的心肝”。我本不是喜歡管別人閑事的人,但當我將“別人”范圍界定錯的時候,就掉進了坑,防不勝防。
“操碎別人心肝”中的“別人”到底是多大范圍?按照通常規律來講,自己親密的人不會被涵蓋在“別人”的范圍里,那么這里“別人”的概念是往大的說,是廣義的“別人”。李笑來老師在講注意力時強調,要將注意力用在親密的人身上,接著舉了一個自己將時間用在自己妻子身上的例子。這里的“別人”其實也就不包括自己親密的人。但是,總的來說,注意力是要用在自己身上的,李笑來老師花很多時間在妻子身上也是為了讓自己能集中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所以歸根結底,此處的“別人”采用的是狹義的概念,即除自己之外的其他所有人。
這樣界定未免顯得有些冷漠無情,有種“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嫌疑,實在不能這樣理直氣壯的對待自己親密的人。因為親密的人是我們成長的重要陪伴,沒有他們,我們也難走得多遠。
讓我們重新審視“操碎別人心肝”,要傳達的主要意思是集中寶貴的注意力在自我成長上,心無旁騖。但我們有時候難免會受到來自外界的干擾,我們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化解這種干擾,不管是干擾來自親密的人還是其他人。對于親密的人的干擾,我們采取積極的姿態,花時間爭取更多自己的注意力;對于其他人,我們采取消極的姿態,別瞎操心。
比如,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因為閱讀了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欄目,覺得大有裨益,感覺堅持下去一定能進步很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得趕緊分享給自己重要的人,要一起進步呀,比如分享給我男朋友。可是人家不領情呀,還覺得我被洗腦了一樣,人家排斥呀。不過我也得承認,我確實在接受洗腦,但洗腦也分清水洗和臟水洗,李笑來老師文章明明就是一股清流,洗滌著我腦袋里的污垢。話說回來,被重要的人無視就很氣憤呀,我就跟他講道理,苦口婆心,他就委屈般“據理力爭”。在試圖改變他想法的時候,我猛然意識到,我在瞎操什么心?你該做的已經做了,他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是他的事情。
我要做的是反思自己,我為什么要氣憤?那氣憤是被無視的氣憤?還是惱羞成怒的氣憤?仔細想想,其實大可不必動氣,因為你應該放棄部分安全感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