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回家的路

每個人的腳下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回家的路,一條是漫漫人生路。

回家的路,一個縈繞在心頭的念想,一段割舍不斷的溫情。

遠方云山繚繞,近處雞犬相聞。

黃土地邊,蜿蜒的田壟如厚實的臂膀挽住了少年的心。田野之上,姹紫嫣紅的色彩鋪滿了少女的閨房。韶華流盡,唯有那一樹蒼翠而頑強的老槐,以及紅彤彤掛滿枝頭的酸棗,才留得住那顆遠行卻又念舊的心。

這是一座山,和她夢中所有的記憶。

有多久沒有見你,歷經血淚洗禮的老校舍。你如普度眾生的苦行僧,更是暮靄沉沉下的守夜人。三十二載的歲月更替,你寫下了兒時不曾參透的人文經,和老羊倌嘴上念叨的祖輩們刀耕火種的傳奇。穿過院子里的兩排青松,爬上你面前的青石臺階,那方年久失修的戲臺訴說著南來北往、走街串巷的戲子身上的故事,吟唱著戲里戲外、世事滄桑的歌謠,石碑上簡短干練的字章,是你蒼老的符號,或深刻,或濃烈。

爽口勁道,香辣浸鼻。老姨家的面片,用一截小搟面杖搟出的柔韌牽掛,用野菜拌蒜搗出的清冽鄉愁,用味蕾追尋的雋永天香。裊裊炊煙直,濃濃田園味,將我拉回到了那段青澀的童年時光里。今天老姨家,明天老舅家,不同的地點,卻是相同的境遇。

熟面,地瓜,相互依戀,甜粘并舉。澆下一小碗米湯,在筷子耐心細致的撮合中,我看見爺爺背靠著墻,眼睛里清點著米缸里的收成。陣陣地瓜香氣撲鼻,撩動了饑渴難耐的神經,奶奶遞到我嘴邊的飯碗,成了今生最美妙的佳肴。

菜團,這段路上的主角,純真真的念想。軟糯香咸,味道萬千。這是故鄉人味蕾上的驕傲,內含濃濃的陽春三月氣息。不知那圓潤飽滿的菜團,曾讓多少勤勞的農漢壯實了脊梁,曾讓多少游子在童年的夢鄉里垂涎欲滴,又令多少人在他鄉的餐桌上魂牽夢繞。而今這種菜團在飯店隨處可見,我幾乎遍嘗所有,卻再也尋不回當初的味道,無法在咽喉里喚起槐花爛漫枝頭的驚艷,更無法在胃里吸收到奶奶做的菜團的柴火味。

野韭菜,浸潤了時光。可溫中開胃,行氣活血,補腎助陽等,治療諸多疾患,包括鄉愁。那年夏天,跟隨母親及同村老少,翻山越嶺,迎著朝陽,深入他山深處,只為尋找一種野生韭菜。韭菜好尋,采摘實難。墨綠的韭菜汁液染滿了雙手、膝蓋以及衣袖,待到歸家時,崎嶇不平的山道跟這位少年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母親淌著汗珠對我說:餓了嗎?餓了就吃點韭菜,馬上就不餓了。多年以后,我欲再次重走那段路,卻被歷史的變遷擋住了腳。山路已雜草叢生、亂石交錯,哪里還能看見路的影子。現在,我于夢中重游故里,尋求鄉愁的源頭在哪里,原來她在昨日泛黃的史書里,在母親燈下密密縫制的針線里,在屋后地窖下釀制的韭菜壇里。

沿著回家的路,我看得見水泥路彎彎曲曲伸向山里,看不見塵土飛揚里高高揚起的鞭子;聽得見馬達與引擎的轟鳴,聽不見趕馬車的漢子粗狂的喊聲。路邊花團錦簇的美景,變成了間隔有序的路墩,曾經行走在這條路上的我,與同歲的孩子肆無忌憚地耍盡了這條路的脾氣,沿路還總能收獲一些稀奇。而今,面對這條陌生又熟悉的路,我低下頭,撫摸那臨風生硬的水泥路面,卻感受不到一絲來自陳年往事里的情趣。山路變了,她變的不再像以前那樣柔軟,不再像以前那樣溫暖。她把自己的前世塵封,永不再開啟。

循著記憶,循著路的指引,我嗅到了一絲莊稼的氣息。腳步開始加快,近了,近了,我知道我夢寐以求、日思夜想的家就要到了。金格閃閃的高粱在風中搖呀搖,翠格潤潤的玉米在風中晃呀晃,它們仿佛很歡迎我。可是,當我走近它們,才知它們已把我當成了遠道而來的客人。

那座山頭沒有了熟悉的身影,我也就不用掛念目光里的焦急,不用為期盼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了。路的盡頭是我的故鄉,是我朝思暮想的故鄉呵!她沉寂了三十二載的春秋,等不來我的一句抱歉。草長鶯飛,滄海桑田,你在歲月的長河里撐起了幾代人的希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可是,你可曾知道,他們的心不屬于這里,他們是屬于路的那邊,山的外邊。

我多想做你的好孩子,偎依在你的身旁永不分離。奈何夢醒的太快,一切又回到現實。窗外躁動不安的音樂依舊,猶記夢中緊緊攥著你衣袖的手,此刻仍然緊緊握著,緩緩張開,除了縱橫交錯的紋路,還有空虛。

回家的路,一條盤踞在心坎上的路,一條永不泯滅的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