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有人對我說,覺得自己身邊的人都太浮躁了,而他之前也是。
沒有經歷過太多次的愛情,沒有痛苦過太多次的分離。
想的只是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追到自己心儀的女生,又怎樣在最短的時間里在這段戀愛中獲得最大程度的刺激感。
不知從何時起,連大學這個被譽為人生最后一座象牙塔的地方,都開始滲透進社會的浮躁,開始變得面目全非,難辨輪廓。
只上床不負責,只談情不結婚,一談后者,揮手再見。
在這個推崇自由戀愛的時代,短平快的生活,那關于愛情一生一次的責任感也隨著越走越遠。
02
記得有一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收到過一段留言,
一個男生寫了很長一段文字告訴我,他跟自己的女朋友都在大城市工作,兩個人是高中同學,因為在農村長大,不像城里,年紀到了,家里就開始催促著結婚,但是因為自己才剛實習,工資不高在大城市也買不起房,所以決定要跟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
我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男生,說女生都沒有跟你提出過分手,不要自己擅自多慮了。
結果男生回復說,女生的家長只給他三年的時間,要還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就不能跟他們的女兒在一起了。
我問,那你們現在的情況是什么呢?
男生回復說,我想了一下,三年的時間我肯定是在這座城市買不起房的,所以我就直接提出了分手,電話也都不接了。
我繼續問,那你的結論就是,你覺得你這三年一定買不起房,女生的父母也一定不會同意你們在一起,可是在這場最重要的關系里,你有問過你女朋友的意見嗎?
男生回答道,問了也是傷心,還不如不問,于是就沒問。
我于是回復,那既然這樣,你自己就把自己給堵死了,我也就沒有給你意見的必要了。
最后我又補充問了一句,你今年多大啊?
男生回答,大學畢業一年,22吧。
我再也說不出什么話,不敢負責借著現實原因表達出來,直接斷送談了五年的感情。
我只是想問問我們的愛情到底發生了什么,那車馬很慢,書信很慢,開始就是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難道連感情伊始就意味著負責的想法也被一并帶走了么?
作家余秋雨說:男性的第一魅力就是責任感。
戀愛不過是愛情的開始,連想要負責的心都沒有,又怎么可能負的起別人的余生呢?
03
英國有一部很有深意的紀錄片《56UP》,150分鐘總共拍了49年,攝影師跟拍了英國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每7年拍一次,一直跟拍到了他們56歲。
在這個部紀錄片里你會發現一個赤裸裸的真相,就是一個人盡其一生也不一定能改變自己所在的階層,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強者更強,就像馬太福音里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就是說,軟弱的人你要是繼續原地不動,那連本來屬于你的那部分也要拿走。
在愛情里也是一樣的,你擁有了愛情,那繼續下去你會擁有更多;而一旦你拋卻愛情,連你曾經的回憶都會被一并奪走。
有人說:有些感情是本來沒有可能,但如果有一個人讓你明知沒有可能性,你都想創造可能性,那就是喜歡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學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愛的人,但每一份選擇背后都有一份責任,而絕不是始亂終棄,零星風雨就讓你倉皇而逃。
放在剛才那個男生身上,也是如此。還有三年,這三年還很長,能改變的事情還有很多,她還在你身邊一切都還有周旋的余地。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擁有愛情,就要去接納可能遭遇的一切,并且背負起一切。
04
奇葩說第二季中,邦尼有過一段話:
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我以為愛情是運氣,找到一個你百分百適合的人,不用改變什么就能幸福快樂的生活;
當我成為一個大女孩時,我發現愛情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讓你找一個非常合適你的人,而是找一個好人,和他慢慢合適。
我始終覺得,愛情,就該是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把沒錢變成有錢,把不快變成愉快,到最后把不合適變成合適。
而貫穿一生的就是“我愛你”的這份責任感。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寫作不易,相互鼓勵,共同前行。
我是安易,我一直在我的寫作之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