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要對于我的讀書方法進行一下反思了。如果不采取適當的讀書方法,不改變原來的讀書方式,那么我的那些藏書是永遠也沒有一天能全部讀完的。因為我一直在購買囤積新書,而我的閱讀速度總是很慢,且不能一下子提高起來,導致我沒看的書一直都在增多。雖然說,我囤積了那些非常經典的好書,但是這不能說明我真正擁有了這些書,掌握吸收了這些書的真正精華之處。那些囤積的書只是在那里而已,與我沒有任何關系,它們只會給我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內疚感。現在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掌握閱讀完這些書。
今天剛剛看到一則新聞說:物理學家張首晟提到他的讀書方式時說,他自己從來沒有從頭到尾把一本書讀完,他主要是由著自己的個性來讀書的,只會埋頭精讀那些自己感到真正有興趣的章節或者段落。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根據一二三四章節依次讀下來,如果對一二三章節有所了解的話,直接可以跳讀第四章節,如果讀不懂,可以返回到前面尋找相應的章節來讀。這樣既有針對性,也節省了時間。但是我覺得這種辦法也并不通用,只適合特定的書,比如小說就不太適合此種方法。還是要根據自己過往的讀書實踐經驗總結出適合自己閱讀規律的讀書方法來。畢竟閱讀是一件相當私人化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有的方式。
現在我的手頭剛好有一本關于閱讀方法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在序言里就提到,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閱讀。不同速度的閱讀法才是解決之道。我想這是有必要遵守的原則。這本書我還沒看過,等這幾天看完了再來寫一下書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