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是否還在紅利期?如何有效且高效的運營?今天從定位說起:
關于定位
A、用戶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幾類用戶,分別了解定位方向,我把互聯網用戶分為4類
1.搜索用戶——內心需求
2.社交用戶——觀點看法
3.瀏覽用戶——興趣愛好
4.點擊用戶——興趣體驗
對于搜索用戶來說,所能呈現出來的數據表明其內心的需求和關注點,可以作為內容構建的最初的參考;對于社交用戶來說,所給出的數據表示出是用戶的觀點及看法,如,微博關注的賬號類型以及關注微信公眾號類型;瀏覽用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其本身的興趣愛好,而能夠點擊進鏈接的則是愿意體驗并且深度了解的行為。
回到微信公眾號用戶定位分析來看,我分了3類群體:
1.點擊用戶——興趣
2.分享用戶——觀點
3.關注用戶——需求
能夠點擊文章鏈接的用戶,首先是對此內容感興趣的用戶,能順勢挖掘出用戶本身的興趣點;其次是分享的用戶,通常能分享的用戶,其中的內容一定能表示其觀點,這種觀點的表達分為兩點,一種是贊成,一種是反對,但是都是對內容的核心點十分關注的用戶;然后是閱讀文章后關注公眾號,這類用戶表明了其內容的渴求度及所屬一類內容深度了解的需求,可以推斷出用戶的興趣,使得整個環節形成閉環。
B、內容
首先,為公眾號在行業內需找一些列可產生內容的欄目,在金融領域中,常出現的欄目有,財經早報、研究報告、政策速遞、深度解讀、活動預告等。
其次是尋找在本領域中最根本的痛點,以金融領域為例,面對用戶可分為三部分,第一是領域資深用戶,第二是領域專業非資深人用戶,第三是小白用戶。針對三種不同人員設計出相對應的欄目和內容,但有個關鍵點,一個專業領域的公眾號要么做深,要么做專。深度和基礎專業度不可能同時存在,原因是領域客戶的需求不會重疊。
最后選擇領域內需求強大并且公眾號本身可以駕馭的方向,在金融領域,基數相對龐大的是小白團體,因為獲取信息設計范圍廣度不能全覆蓋,并且專業知識相對簡單,對信息碎片化整合度要求甚高,公眾號可以做的不僅僅是信息的發布,更是一種初級智能工具的使用。而內容最高階便是“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了解你”。
C、形式
對于形式,可選擇內容量身定制型、知識自動獲取型以及專家講解授課型等。而不僅僅局限于推文發布。這些形式的產生也是在不斷的與用戶的互動中產生并進行合理的優化,滿足用戶最便捷的需求點。
(本文為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