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隻魚
還沒來得及對著春天一詠三嘆感慨萬千,也沒來得及把春天的美景定格在相機里,一場稀里嘩啦的春雨,就把春天的萬紫千紅打落的七零八落。
驚蟄過后,百花就像爭相斗艷似的,競相開放。似乎就在一夜之間,一簇簇黃,一縷縷白,一絲絲紅,綻放在了這蒼茫大地上,妝點著這個叫作“春天”的季節。春雨就像是個淘氣的小孩兒,在大地媽媽身邊撒嬌賣萌,一會兒嬉笑頑皮,一會兒追逐嬉戲,動的時候就是嘩啦嘩啦,雨疏風驟,靜的時候就淅淅瀝瀝,潤物無聲。一夜風雨過后,綠肥紅瘦,海棠依舊。那油菜花,顯然經過了雨水的洗禮,更加的金黃璀璨了。這幾天久雨初晴,趁著陽光送暖,微風和煦,趕赴安徽績溪家朋鄉,與春天來一場甜蜜約會。
家朋,剛開始聽到這名字的時候,有種莫名的親切感,溫馨似家,親切如朋,那是一個隸屬安徽績溪縣的一個小鄉村。后來才知道,家朋鄉,原名叫“磡頭鄉”,是為了紀念一位英雄志愿軍許家朋而命名的。當踏上這片英雄的故土時,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當看到那遍地開放的油菜花時,心底對這片土地滋生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來到梅干嶺遠眺家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片一片,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云霧繚繞的天邊,霧靄迷茫中,猶如仙境。朝陽躲在濃重的霧靄里, 只剩一個圓圓的光圈,若隱若現。忽聽得有人喊:出來了!出來了!放眼望去,遠處的云霧剎那間散去,突兀的山鋒赫然聳立在眼前,那么近,又那么遠。褪去了薄紗的山峰仿佛一下子被推到了眼前,輪廓分明,清晰可見。就像一位躲在輕紗里的嬌羞少女,忽然就把罩面的輕紗一下子褪到了腰間,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廬山真面目,整個世界也似乎隨著明朗起來。云霧繚繞的遠山,金黃的油菜花,粉墻黛瓦的小村落,浸潤在氤氳霧氣之中,宛如瑤池仙境,美不勝收。
下午去的是尚村,一個千年古鎮,我走過許多江南古鎮,嘉善西塘,桐鄉烏鎮,上海朱家角,南潯古鎮,這些古鎮,都有著一種小橋流水的溫和與靜謐,可是在尚村,卻有著一種別樣的味道。一條小溪貫穿而過,淙淙流水,時而和緩,時而湍急,房屋鱗次櫛比,高低錯落。沿青石小路走進尚村,左彎右拐,時時刻刻都有種山窮水復的感覺,可是路口一轉,卻又有一條新的石階小路映入眼簾,曲徑通幽處,讓人有一種柳暗花明遇桃源的驚喜。
如果說在梅干嶺是看山賞花觀云的悅目,那么游尚村則是一種探古尋跡的賞心。這座幾千年的古村落,有著斑駁的墻面,有著長滿青苔的鵝卵石,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就像胡適先生描述的那樣:信步走進一個村落,就能翻看一頁歷史;隨意踩到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
這是一個古樸的小鎮,沒有喧囂的商鋪,沒有如織的游客,因此聞不到一丁點兒充滿銅臭味的商業氣息,留給我們的,卻是一股“歲月靜好”的淡然。村民屋前疊放齊整的柴堆,扎成一串串的老玉米,清澈的小溪流,一塵不染的青石板路,都在向世人展現著這座古村落的淳樸敦厚,寧靜祥和和與世無爭。
從村里老人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尚村人質樸純真的美好品質,也深深的觸動了我們來訪者心底的每一處神經。歲月雖然在他們飽經風霜的臉上烙下了深深淺淺的烙印,但是也刻下了千帆過盡,洗去鉛華后的淡定與從容。
最有特色的是,尚村是集十多個姓氏于一村的村落,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多姓村。全村還有九個宗祀祠堂,走進這些神秘又神圣的祠堂,令人心生敬畏,仿佛在將一個家族的興衰沉浮、榮辱成敗,向我們這些來訪者娓娓道來。
清一色的粉墻黛瓦,色調古樸單一,但是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大紅的春聯,有的人家還掛上了喜氣洋洋的紅燈籠,給這古樸的村落增添了一抹抹靚麗的色彩。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隨著炊煙裊裊升起,無形中拉進了我們與這座古村落的距離,更讓她有了一種人間煙火氣,靈動又自然。
一樹花香一樹暖,一方水土一方人。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既然我們都抓不住歲月的腳步,那不妨在大自然間尋求美麗,細品幸福。如此,方能不辜負美景,不浪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