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在微信中開店比較有名的二個APP:有贊、微店。本來是想看看二者之間的交互有什么不同,但當看到二個APP的導航設計后,決定回顧一下APP常用的導航方式:
一、標簽式導航
1、底部標簽式導航,如果你稍有留意就會發現市面上大多數APP都是底部標簽式導航,如:微信、QQ、淘寶、京東等。除了大家說的手指熱區的問題,還有始終放在下面時不會影響用戶閱讀,無論你看不看我,我都在那里,如果你要找我,我也一直在那里,有木有,會給用戶一種安全感哦。其實我還想說的是這種標簽式導航還有種好處,就是APP的內容分類、關聯性讓你一目了然,切換時也很方便,這些是它的優點,當然缺點是,不能放太多,超過5個手機就無法展示,或不能很好展示了。不要說在下面用滑動啊。。。
2、頂部標簽式導航,這種常見于音樂類APP,之所以這樣,我想還是拇指熱區的原因,隨著手機尺寸越來越大,底部才是手指最能方便操作的地方。對于音樂APP的用戶來說,顯然聽歌才是最主要的,也最常用的操作。
3、上下都有標簽導航的應用
這種新聞類APP,由于內容、分類較多,運用頂部和底部雙tab導航,而切換頻率最高的tab放在頂部,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新聞在每個tab都是沉浸式閱讀,最常用的操作是在一個tab中不斷地下滑閱讀內容,將常用的tab放在頂部,加入手勢切換的操作,反倒能帶來更好地閱讀體驗。
這里我有話要說:既然新聞是沉浸式閱讀,那么它不應該在這么寶貴的位置上放上這么多無用的欄目,更不應該上下都占用,網易在下面這么重要的地方放上跟新聞不相關的欄目,我覺得應該是產品策略或運營策略,不是網易號稱是有態度的新聞嗎?用戶量應該不小,所以下面放的跟新聞沒關系的欄目據我猜測都是為了借光推廣網易的其它業務,大樹底下好乘涼嘛!
好的沉浸式閱讀神馬樣呢?我又看看了其它新聞APP,覺得澎湃深得我心,哈哈~稍體驗了下,唯一不好的是默認的欄目不能刪。。。
4、底部標簽導航的擴展式
最早看到這個方式的是Path,每次點加號會有一個小動畫,關閉也是,它是一個社交APP,要鼓勵用戶發言,這樣設計非常贊哦~
二、抽屜式導航
在小屏幕時代,這種導航是很經典的設計方式,界面既干凈又能迅速找到菜單。但隨著大屏時代 的到來,慢慢放棄了,也是因為手指熱區的問題。現在用得不太多了,手機QQ還有保留,但用在不太常用的菜單中。澎湃新聞中選類別也有用到
三、列表式導航
一般用在作為輔助用的二級導航或更深的導航,使用時為內容分類,分塊顯示
四、平鋪式導航
有人說淘寶的每日好店中用到的就是平鋪式導航,適用于隨意式閱讀的需要,不需要相鄰頁面之間的跳轉,呃,剛才澎湃新聞的導航用的就是這個拉~
五、宮格式導航
有人舉了一個很好的栗子:
經常使用美圖秀秀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煩惱,例如我拍了一張圖片,我需要美圖一下,我的心理模型是這樣的:進入美圖秀秀-打開一張圖片-先祛斑祛痘、放大眼睛、瘦個臉-最后加上特效(自然/甜美可人/粉嫩系)-保存圖片。
但是美圖秀秀給我的實際模型卻是這樣的:進入美圖秀秀-打開一張圖片-進入人像美容-祛斑祛痘、放大眼睛、瘦個臉-保存圖片-再進入美化圖片-加個特效-再次保存。這樣做的結果是流程復雜,而且我多存了一張沒用的照片,還要到照片里進行刪除。
這就是宮格式導航的缺陷,信息互斥,無法相互通達,只能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操作步驟。
微店導航也是使用的這種宮格式的,現在的菜單一屏都沒法滿足了,還需要滑屏,這樣的話,要找任何一個新菜單都必須回到首頁。。。
但是不是無用之處了呢?天天基金網APP沒有底部標簽式導航,這樣的算不算是宮格式的延伸呢?我用了一段時間,沒有違和感呢~
也就是這種導航適合聯系不強的產品,每個產品都可以獨立一套
六、懸浮ICON式導航
顧名思義,就是有個圖標一直懸浮在APP上,點擊圖標就可以進入操作,在APP上我尚未見過,只在iPhone手機上看到有使用,Assistive Touch,我自己不喜歡使用這個東東,明明有Home鍵,為什么還要這個,我問了幾個正在使用的同事,說是因為怕Home鍵按壞,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