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小說中總會有這樣的描寫方式:要描寫的人物先不出場,卻由別人不斷的談論這個家伙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讓讀者在他們買的描述中,對這個人產生好奇,一直到他出場。
《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出場前有很長的鋪墊,從林平之家破人亡,到流浪至衡山,無意間聽到華山派眾弟子在談論大師兄的事跡,讀者也就跟著林平之對這個大師兄充滿了好感和好奇。
任我行的出場更加離奇,向問天帶著令狐沖接連挑戰梅莊四友,還拿出來絕世珍寶來做賭注,居然全是為了梅莊里關著的一個人。令狐沖也只知道要與這個人比劍,卻不知道向問天的真正用意卻是救人。
《鹿鼎記》里,先有茅十八與鹽幫大戰,來維護天地會的名譽,再來兩句“生平不是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讓人感覺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后來韋小寶手刃了鰲拜,得到面見陳近南的機會,也是先看到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才得以看到這位總舵主的真容。
《遙遠的救世主》里,一開始讓肖亞文打飛的去見芮小丹,幾個小時的見面就為了談論丁元英,讓人未見其人先聽聞他的名聲,尤其肖亞文形容他“不知道是神還是魔,反正不是人”。就讓人等不及的要看看這個丁元英究竟是何方神圣。
這種寫法估計都是借鑒了曹雪芹大師的手法,賈寶玉出場前,先讓讀者帶入林黛玉的感受。林黛玉先后通過母親之口,知道有這么個銜玉而生的表哥。又聽二舅母說自己兒子是個混世魔王,一時瘋瘋傻傻,一時有天無日。于是賈寶玉尚未出場,就成了林黛玉心里的“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