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林清玄?
—— 談《佛鼓》及其他
以我目前的筆力還無法說透林清玄,但我還是想說說他。幾年前,在《讀者》上讀到林清玄的禪意散文,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決定買他的書來讀。買哪本呢?上了網,看著他長長的書單,竟無從著手。
林清玄,臺灣著名作家。他十七歲出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菩提系列散文十冊,本本暢銷。他曾連續十年成為臺灣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的風云人物,出版一百多本有影響力的作品,被海內外譽為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華語散文作家之一。
我買的是他十冊菩提系列散文的精華本,《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翻開《心的菩提》,第一篇是他到佛光山采寫的《佛鼓》,可以說,這篇是他禪意散文的精粹,讀他的作品不能不讀。
《佛鼓》篇寫了作者聽佛寺早課時聽到的鐘鼓聲時的所思所想,寫到了大悲殿檐上來來回回的燕子,寫到了佛寺里的木魚之眼,還寫到了僧鞋上六個洞的低頭看得破。寫時空,描摹隱喻生動巧妙,寫思想,道出了人們想到而沒說出,人們看到了沒想到的佛理,不愧是禪意文字的精粹。
他的文字如夏日里的潺潺小溪,給人燥熱時的清涼。人們順流而下,他引領著我們看到了古剎深處,想到了千年遠古。看似不飾雕琢的文字,卻一字不多,一字不減,讓人享受到中華語言的魅力。
我沒聽到過古剎的鐘鼓,可讀他的《佛鼓》,那莊嚴的鼓聲仿佛響在耳邊,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鼓聲的輕重緩急,聯想到千年文化賦予它的厚重與內涵。讀罷此文,佛鼓就敲在我心,響在耳畔,給我震撼。
還有第二篇《清歡》,本是不好寫的,作者卻“輕輕巧巧”地用自己的經歷觀感,將這清冷平淡中的歡愉寫得觸手可及。還有《飛鴿的早晨》、《養著水母的秋天》、《貓頭鷹人》…… 無一不教我心生禪意,因他寫出了他心中的禪。
我真真地手不釋卷,恨不能一口氣讀完整本書。可是我又不忍,讀罷一篇,合著書在腦子里回味回味,再翻開來看看,我真的怕那樣快地讀完。讀完,就沒有了,會想念。
林清玄的書適合精讀細品,不該一目十行。讀他的文,被他的思想感情整個地包裹住,心也潤澤,情也潤澤。
這就是林清玄,我讀書讀到一半時忍不住寫下賞析的《心的菩提》。
寫于2013年1月18日
您的閱讀、留字、點贊、打賞給了我繼續寫作的動力,感謝您!歡迎轉載分享,請簡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