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的感覺大體上講是心酸加慘痛的,一定要到把對家鄉的定位從心里轉移后,這種心情才會消解。
家鄉對心房的占據一般都橫跨大十年,并且是意識成型的那大十年,這奠定了家鄉幾乎不可泯滅的基礎。
家鄉從意識里會被假定為自己的固有領土,不管我在或不在,你不在或在,這片土地都是歸屬于我的,土地上的東西本質上也是我的,
那青山綠水,不管用不用花門票看,是我的;
那高樓大廈,不管能不能走的進去,是我的;
那山珍海味,不管吃沒吃過,是我的;
包括家鄉的人,帥的不帥的,美的不美的,都是我家人。
總有些時候是特別想家的,
比如,節日,
對于戀人,從元旦到除夕,從生日到紀念日每個節日都是情人節,都要你儂我儂;
對于事業男,從開工到扎賬,從出門到回家,每個節日都是想法設法的聚一下,都要兄弟情深;
對于流浪的人,從年初到年尾,從日出到月起,每個節日都要享受一個人的狂歡,心中總要升起幾分孤寂。
老家的你們,都還好嗎,
今天是重陽,給家里老人過節沒。
我出生在“東北”,實際按照常規說明,應該是我出生在吉林省白山市的鎮子里,只是東北的符號性太強,這么說這更方便所有人記憶和理解,也就不去細辨了(多說一句,不是所有東北三省的人都具備趙本山宋小寶的功能)。老家不太過這個節日,從小就概念不深,出來后好像每個節日都格外刺眼,人來人往人,總幻想東北的街道,東北的你們在像我招著手。
我們一起經歷了太多,讓我一個隨性男子一時放不下。
那年我們一起走出鎮子,想著吉林省是裝不下我們的雄心壯志,之后又過幾年,高考了,我在省里,你在省外;
那年我們一起走出鎮子,列車開到中國窗口,買了只假手機卻想著中國裝不下我們的鴻途偉業,之后大學,我先去北華了,你也悲催的來了;
那年我們一起來到浙江,想著夢想即將起步于此,中途你就跑回去了,最后我也回去繼續上學;
那年年我們一起創業,都在吉林,懷揣振興家鄉的使命,開啟的輕資產運作的閥門;
那些年我們一起打紅警,一起玩傳奇,那天晚上我倒了一瓶眼藥水進眼睛,硬要把級數升上去,結果第二天進醫院,一只眼睛到現在還在懲罰著我。
現在我來到浙江,離那時我們的創業領袖馬云很近,你沒來;
我在杭州,離我的愛情很近,你沒來;
我在這,離你們很遠,因為我不在家鄉。
這座城市比鎮子大,高樓大廈比鎮子多,尤其海鮮比鎮子多,就連一抹山水也美出詩意,路上店里的時尚男女那么多,卻怎么篩也篩不出你和你。
今天找出當時搶你的手表,已經停了,停了有一年了,一直懶得去上電池。今天過節,換上它,讓它也動動。
表好,
家鄉可好,你可好
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