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過期的感情
不會過期的物件
我知道
有一天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回憶
戒指會成為一道疤
合照會成為老照片
【物件】的收藏一直是博物館的專業(yè),博物館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物件。物件也不是獨立于博物館而存在,它讓這個博物館豐滿,給予博物館帶有標簽、賦予價值、教育著大眾。就像我們的物品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透過物品可以看到我經歷的事、愛過的人、走過的世界。
1
Pearce說,物件的物質性能讓人重溫特定的情景,承載著環(huán)繞它而發(fā)生的人、事和活動;物件同時具有符號與象征性質,因此能承載歷史更能詮釋未來。
我爸爸是個超級舍不得扔東西的人,比如我小學初中高中的校服、小時候掉的牙等,就連軍訓的衣服,他也想讓我拿回來(冒汗~)。他有一個大的衣柜,里面有一個箱子裝著這些物件。而我媽媽簡直是“斷舍離”的代言人,她喜歡家里的東西盡量少一點,顯得家里寬敞整潔。所以小時候,媽媽經常拉著我秘謀要偷偷把爸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扔掉一點。
曾經我也覺得:沒有用的東西為什么要留著。但是,有一次爸爸在整理他的“藏品”的時候,我碰巧進去,他像難得抓到了一個無知觀眾,像電視鑒寶節(jié)目一樣,給我介紹了他的“藏品”。我才知道,它們在爸爸眼里都是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它們有時間、有故事,是關于自己或者關于他女兒的回憶。
翻出印著我出生腳印的泛黃的紙,可能會回想起初為人父的雀躍;看著同學會上的合影,會感嘆一起讀書打球的時光;摸著許久沒戴過的戒指,會發(fā)現(xiàn)和媽媽吵了無數(shù)次架,幸好抓住的手一直沒放開,它是誓言的象征。我突然覺得很感動,我的校服多占地方啊,他不讓我扔的時候,我還很嫌棄的把校服給他??墒沁@對爸爸來說,卻是值得好好保存的物品。他不善于表達愛,這一刻我仿佛懂得了。
你知道你爸爸最舍不得扔的藏品是什么嗎?我猜一定是關于你的。
2
我曾經想辦一場物品交換會,我們帶著包裝好的物品來尋找它的新主人,講述物品背后的故事,紀念我們的念念不忘。它,可能是一本書、一個游戲機、一個小物件等,物件未必貴重,故事未必沉重。
我想了很久拿什么去交換,是情人的戒指、我的日記本、還是……最后我選擇了一本老書——《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應該是我人生的啟蒙書吧。很多人問我:感覺看過的書都忘記了,不知道看的意義在哪里。其實,看過的書、電影都會在人生的某一時刻恍然大悟:原來這本書對我影響這么深。
小時候,爸爸超級大的書架里,一半是爸爸那些厚重的英文字典,一半是媽媽的做菜食譜。英文字典我看起來像天書一樣,做菜食譜我也不感興趣,唯一夾雜著一本看似可以作為廁所讀物的就是這本《哈佛女孩劉亦婷》,也不知道是不是它有某種魅力,每次書荒就會不自覺地把它重讀一遍。
里面其實都是一些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女兒的經驗,但是我意外的非常喜歡看,可能跟現(xiàn)在的我非常喜歡研究學習方法一樣吧。從這本書開始,我慢慢地喜歡上了看書,玩具媽媽不讓買,但是買書,媽媽從來都是抱著支持和鼓勵的態(tài)度。小學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四大名著(比如《紅樓夢》啊,小學的我看得廢寢忘食),到各種青春讀物、童話故事書(《格林童話》曾是我的床頭書)。這些小時候的事情,或許也是暗示著未來的我走向寫作的路上吧。
后記: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故事,不管過去了多久,當初的觸動都會在。這些感覺,不管是開心還是悲傷,都是屬于你自己的潘多拉,只有你自己知道它有多重要。
在看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時候,它的故事就很打動我。幾年后,遇到它的小說版,盡管知道劇情、結局,故事還是照樣還是感動了我,讓我哭得像傻瓜。不管多久,故事本身的東西誰也拿不走,它像是一個放映機,帶你回到那些心境。
我想每一個人如果辦一場人生中的物品展覽,應該很棒,每個物件都是生命的烙印,播放著過去的場景,也象征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能平靜的回憶,我們會走得更遠。
我們追求從來不是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它背后無限延伸的價值……
文 / 吱吱
圖 / web
微信公眾號:蘑菇吱吱(moguzhi2016)
聽說感性的人最理性,這里是感性的人的聚集地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