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歷程

這幾天又有點怠惰了,沒有寫什么文字,找了一篇十年前自己的成長報告出來,分享給各位。如果你和我有一樣的經歷,我們擁抱互相安慰;如果你感動了,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有一些老朋友是看過這篇的,過了那么長時間,不介意的再看一遍哈)篇中提到的時間點,都是十年前的,各位見諒啊。

想來慚愧,十年前的我比現在勇敢無畏,每次看這篇都會流淚。也覺得,一個人的改變需要不斷不斷地努力精進,一不小心就可能回了原來的路。我在幾年前跌入山谷,目前正在從山谷里爬上正路。

——也以此篇紀念去世十八周年的奶奶。

正篇如下:

江南水鄉,寧靜的小村莊里,有一處并排三間的紅瓦平房。門前有幾棵筆直的水杉和枝葉繁茂的桐樹,種在不大的院子里,院子前是一片碧綠的稻田,田野盡頭是寬廣的湖面。微風吹過,湖面皺起微讕,有幾只水鳥在湖上盤旋,覓食,不時地發出悠長的鳴叫聲。屋后是一個菜園,種植著品種豐富的蔬菜,菜園后有一條蜿蜒的繞屋而過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總有些水禽游在水面嬉戲……

這就是我對于幼年家園的印象,現在時時想起,讓我懷念又向往。

我在家鄉的時間并不長。因為出生時家庭生活的困境,父母做了決定把我送到蘇州的奶奶家生活,把姐姐留在身邊(姐姐比我大三歲,我沒有出生前她也在奶奶家生活了幾年)。那時的我才一周歲半,聽以前奶奶說我到了奶奶家后很乖巧,聽話??墒怯幸淮我姷洁従拥男『⒈е唐亢饶?,突然開始不吃不喝了,只能又送回父母身邊住了些日子。

由此想到當年兒子剛上幼兒園的幾天,也在陌生的環境里不吃不喝的,每天送他去上學,他都會乖乖地不反抗,也不哭。可是去接他的時候,一見到我,淚水再也止不住的淌下來。為此寫了一首詩,也應該是自己幼年的真實寫照吧:

小兒雖無識,

卻已知相思。

相見淚兩行,

相離知何如?

這樣的一次分離,對于幼年的我有著特殊而又重要的意義。

童年里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奶奶家度過的。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可以說她是我童年生活的主要客體。應該說奶奶并不是一個“good enough mother”。奶奶是北方人,個性豪爽,從小失去母親的奶奶從未讓我體會到母親的溫柔與親切。當時生活艱苦,奶奶與家人都忙于生計,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我,而我也很聽話,從不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對于一個幼兒來說,總是很希望有人呵護有人親昵的,不能滿足這些會很不快樂。有時會哭會鬧,可是奶奶卻說小孩子不許哭,所以整個童年我很少快樂,卻也不可以表現出悲傷。記得有一次,我大概有六七歲的樣子,我隨著鄰居的小孩一起上街玩。回到家,就被奶奶罵得狗血淋頭,極大的傷害了我的自尊,以至于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很恥辱。

奶奶和父親都希望我是個男孩(看極男性化的名字就可猜出一二),奶奶經常說忍耐與堅強是一種美德,幼小的我極希望在他們的贊賞中成長,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他們要求的處事的方式。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在學校玩耍時不慎扭傷了腳踝,忍著痛我沒有告訴家里人,每天走著上學,直到有一天洗腳時奶奶看見了我的腳腫得厲害,才去醫院看。奶奶會在他人面前用一種贊賞的語氣說起這一類的事,而我當時也會覺得很榮耀。

然而事實上,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個寄養在親戚家的小女孩,是經常會遭遇到他人的嘲諷和恥笑的,幼小的心靈就種下了一種寄人籬下的悲哀與自責。這種情感從我懂事起一直籠罩著我,為了奶奶所說的堅強,我從不把這些痛告訴他人,這樣做會讓我感到羞愧。

家里還有兩位叔叔和一位姑姑,他們都很疼我,常會帶我出去玩,陪我寫功課,但是從不能彌補我對于父母之愛的渴求。父親有時會來看我,幼小的我有時甚至認不出他來,見了他叫“伯伯”。后來大一些了,就很喜歡他抱著我,用他的大胡子蹭在我臉上的感覺。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留在我的記憶之中,一直和對他的思念一起伴隨我長大。

思念,在我幼年的生活里,是不會被傷害的幻想,是一種美好,是浪漫。我會設想種種相遇的場景,然后陶醉其中。

初中的三年時間,父母接我回到家鄉,那時我家已經從原來的村莊里搬到了小鎮上。居住的小鎮河道交錯,也能看到湖邊的景色。功課閑暇的時候,我總是會走到田野邊,走到湖邊,貪婪的呼吸帶著泥土芬芳的氣息,心里渴望著能融化在寧靜的空氣里。

在小鎮上人口不多,街上走來走去的人沒有不互相認識的,于是我回到自己家里的事一下子成了小鎮上的新聞。鄰居見了我都會叫我“小蘇州”,父母可能對于這樣的稱呼不會很敏感,聽上去也蠻合適的,因為我從小在奶奶家長大,說得的確是一口標準的蘇州方言。可是他們不知道在蘇州的奶奶家,是有很多的人叫我“小XX”(家鄉的地名)的。才突然發現,雖然回到了自己家,可我是不屬于這里的。

很多年來,我一直在這種懵懵懂懂的痛苦之中成長,好象在追尋什么答案,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到底在追尋著什么。為此看了很多書,先是在宗教里尋找,圣經,佛經,道德經,甚至易經,覺得他們都說得有理,可是并不都適合我;后來又看一些性格方面、鍛煉意志的書,也覺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做不到。

第一次看到心理學的書是向一個朋友借的,一本弗洛伊德的晚年著作。介紹了他的心理學流派的主要觀點,看了之后,驚為“天書”??吹剿麑θ说男睦砑氈碌胤治?,說明了力比多對人的心理驅動的影響,就一知半解地分析起自己來。(到現在一直有點內疚的是,實在喜歡那本書,就將它留了下來沒有還掉。我是很愛書的人,其實這種行為是我最討厭的)了解了一些有關“夢的工作”后,還給自己的朋友圓圓夢,說準了的時候,我可是很得意。

直到有一天,我在報紙上見到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的招生廣告,我告訴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沒有猶豫我就報了名,也沒有想到這個選擇改變了我。

在許多老師的引導下,我漸漸地開始學會內省,開始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開始意識到許多年來從未真正地與自己的內心交流過,也從未傾聽過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當開始知道我的內在是從小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時,我開始在課堂上總是很愿意表現自己,愿意很主動地回答問題,也會在課后追問老師。(要知道,之前我是一個很怕受到他人關注的女子,就怕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哪怕在幾個人的小組里發言也會讓我很緊張。)而每次的發言我也開始不去注重答案正確與否,只是在強調我的行為,總是鼓勵自己多多表現,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感覺。

2006年5月我參加了精神分析的培訓班。在培訓班里安排了自我體驗的時間,那是我期待以久的事情,以前上課時是看錄象如何做咨詢,自己也練習。但很想了解老師的咨詢是如何做的,這次總算有機會了。去體驗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想好要說什么話,想了一些的問題要和老師探討,心里激動又緊張。體驗時當我把要說的都講完后,想老師總應該有些反應,未想老師依然沉穩,寧靜。讓我感覺象深不可測地湖水,沒有什么不可以被接受和包容的,我也因此感覺沒有什么的與眾不同,接受了自己的經歷與想法只是人生及人性之中的一小部分。我想那是老師完成了一個替代穩定客體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修補了我幼年的傷痛缺口吧。因為時間的原因,體驗只安排了兩次,老師提議我們可以組成會心形式的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培訓剛結束的幾天時間里,情緒有點低落,就象是久未開啟的水閘在突然之間瀉洪,一下子關也關不住。在每月一次的小組聚會時,我談到幼年的經歷對現在的影響,我們小組的組員之間的反饋讓我感動,大家都以寬容包容的真情接納我,鼓勵我,讓我在團體里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感覺。

當然在自省的過程中也有痛苦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這是要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無可避免地必須得越過的障礙,只有當一個人能將自己看清楚時,才可能將他人也看清楚,才能教他人如何將自己看清楚。

又一次在小組聚會時,我依然積極地把自己的困惑與組員討論。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組員,提問題的風格猶如利刃直擊人心,且步步緊逼。讓人聯想到佛教禪宗的棒喝,讓我無路可逃,無處可躲,只能迎面而上了。令我猛然發覺,我直面的自我的存在價值感。幼年的經歷一直影響著我,使我懷疑而且無法面對的是自我的存在。這是我內心深處最隱秘,最不想面對的痛苦,眼淚就一下子涌了上來,我當時沒有回答。可回家之后,這個問題一直圍繞著我:“我為什么活著?為誰活著?為了誰的快樂而活著?”幾天下來,竟然猛然醒悟!

我的生活并不是為了他人啊,正是為了自己??!而從來的生活里我都不愿也不敢去想這個問題,只是得過且過地生活著。當我看清了這一點之后,就象是迷途的羔羊認識了回家的路,自己的需求自己能看清了,并且也能安心接受了它。

雖然現在與父母生活在一個城市里,但之前我是不常去看他們的,更少與他們交流內心。也是學了心理學之后,特別想解答自己的困惑。有一次去父母家,想和父親談過去的事情,沒有想到父親說不想談,我心里很受傷,臉上一臉的不高興。父親就問:“你幾歲了,還這樣的脾氣?。俊蔽译S口就答:“五歲。”巧合的是,一次在自己家里我情緒不好時,我問丈夫,我給他的感覺象幾歲,他也是脫口而出“五歲”。我想,在我的內心里有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因為離別,因為哀傷一直沒有長大,也沒有離開過。我現在要放她走,給她力量,讓她成長。

后來有一次與父親通電話時,父親的回答讓我溫暖。我當時情緒不好,父親以為我和丈夫吵架,我卻說是為了對他撒嬌才打電話給他的,父親說:“我知道你,只是想要我抱抱你?!蔽倚睦锏母袆訜o以言表。我感受到他對我的愛,那是多少年來從未表達過,卻的確一直真實地存在的。我心中的小女孩在愛的滋養中慢慢地長大了。今年又去父母家,我與父母并非刻意的談起過去,才發覺我對于童年的記憶,很多只是片面的,可能只是對于與父母分離的恐懼與厭惡,才記得里很多父母對自己不好,讓自己傷心的場面。交談中,我才發覺在童年里和父親一起相處的時間也不算少,每年學校放假我們都在一起的。我們談起共同的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熟悉的地方,竟然象多年未見的老友那樣歡暢!

對我來說,好象一切都在改變。其實確切的說應該是我自己的看事物的角度改變了,感受力改變了,隨之而來我的處事態度也改變了。當然現在還只是一個開端,自我成長與探索的路漫長而艱辛,用我們小組組員的話是“正在路上”,我想我會朝前走,并且走好每一步。

現在想來,真的是凡事皆有因緣,我從對人生,對自我一無所知到現在慢慢了解,少了那一步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越是這樣想,越是感謝我所擁有的一切。

感謝父母給我生命,感謝命運的磨難,感謝長輩的撫育,感謝家人的愛,感謝老師的引導,感謝朋友的關懷,也感謝很多很多的人,就象你一樣,今天前來靜靜聽我述說……

(另外感謝我老公,提供了他西藏行的照片給我作為首頁圖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