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承不承認,一些傳統節日似乎越來越少受人關注了,比如冬至,在古代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杜甫曾有詩云:"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現在似乎很多地方都不當它做節日了,相比于許許多多名目紛雜的洋節日,許多傳統節日地位顯得岌岌可危,歷法大約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由于平常過日子都用公 歷,直接導致了所有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歷時間都在變來變去,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此外,一些傳統節日的習俗較為難以堅持,比如古代清明節和寒食節 是一起過的,清明當天應當不動煙火,只吃冷餐,這對于"民以食為天"的國民們來說,無疑很難做到,于是,寒食節這樣奪人口福的節日只能存在于歷史中了。
即便是那些重量級的傳統節日,似乎也在漸漸失去傳統味道,當今生活節奏匆忙,即便是春節,也不過七天假期,像舊時大舉置備年貨的人家,現在似乎已經是少之 又少了,城市生活空間擁擠,大家從一家一戶的院落搬入了林立的火柴盒,再也沒有了以前那么多的門,"新桃換舊符"越來越少,至于煙花爆竹,有時候可以放, 有時候又不能放,人們似乎也都沒了那個心情去"爆竹聲中除舊歲了"。就算如此,春節也因為這七天假期而顯得比中秋幸運得多,本都是闔家團聚的節日,中秋節 因為沒有國定假期,這個又被稱作"團圓節"的節日往往只能徒有其名,今年或許是個例外,中秋趕在國慶黃金周一起,考慮到黃金周的實行并沒有很多年,中秋這 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還算是搭了個非傳統假日的便車。
種種不利之下,傳統節日們的形式慢慢變得單一起來,日漸嫻熟的商業運作對傳統節日們正在產生著微妙的影響,比如最近的中秋節,人們電視、報紙以及一切可能 看到廣告的地方不停地看到月餅的廣告,有些廣告做得還相當煽情,即便再新潮的年輕人恐怕也不能顯現得對中秋這樣一個傳統節日顯得毫無知覺,但同時商家們的 本意只是要多賣些月餅,只是順帶宣傳一下"團圓",再比如這些年來逐漸興起的"七夕",在古代本應是凡間婦女向織女祈求婚姻美滿的節日,在商家們的大力運 作之下,終于成為了"中國情人節",一方面,傳統節日得到了保留甚至發揚光大,另一方面,節日的風俗習慣卻沒有同時被保留下來。
還有些節日,比如重陽或是端午,正在變得日漸式微,相信如果商家們發現比較合適于這些節日的商機之后,也會迎來他們的復蘇,對這些一心賺錢的商家們,很難說該愛還是恨。無論如何,對于很多人來說,傳統節日可以當作逃避現實最好的借口,工作忙碌,生活辛苦,在春節可以與全家人歡聚一堂,又何必管它有沒有煙花爆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