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父母生我養我,拉扯我長大,呵護備至.我想好好報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無窮,又怎么報答得完!!!
我想說的是,兩千多年的古人尚且如此,那么,我們今人又如何面對這個話題
百善孝為先,如同一顆種子,破開歷史厚厚塵埃的掩埋,
如果拆開來看這個孝字,上面老下面是子,兩個人,這是一個家庭,孩子在老人身旁侍奉,護其周全,顧其所有,這是孝,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所以,孝是一種紐帶,親情的紐帶,一種精神,繼承的精神
是一種美德,中華傳承的美得
我知道一句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可能這句話大家熟悉的是前兩句,口口相傳到眾所周知,而后面一句,知道的就相對少一點了
有些人以為這意思為,有父母的人,就守在家里孝敬父母就行了。其實,這是曲解人的意思了。不然的話,如果家境貧寒,難道讓父母跟著你饑寒交迫?這不僅不是孝,而且還是不孝。所以,后面這一句,很重要。有必有方,通俗點講講的就是,你出去,可以,是有目的的出去,這個目的你要跟父母說,更多的可能其中就包含著贍養父母,為照顧父母的晚年努力
我相信沉浮在人世的各位努力奮斗,努力工作的目的應該都是有些這樣的一些因素
樹欲靜而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人生中的最大的悲哀,年輕的時候,不懂事,你把所有的寬松給予了陌生人,把所有的刻薄與不好給了自己最親的人,時過境遷,當你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件我做錯了,這件我也做錯了,你想道歉,想跟你的父母說聲對不起,說聲我錯了,可是,此時,或許已經完了,此時的你已經知道,為人父母,對待子女從來都沒有過埋怨,對待子女對自己的埋怨,都是吃進去,然后對子女依然是溫柔對待,然后呢,你會不會在某一個夜晚夢到他們,然后哭著哭著把自己哭醒了,這世界沒有后悔藥可以給你吃,你吃了,就可以反悔。,,,所以,在你父母還在你身邊的時候,好好的對待他們,此生他們是你的父母,為你付出的已經夠多了,不要辜負了他們,請你做好自己,做好他們的子女,努力工作,讓他們放心,安心,讓他們能夠想起來自己的子女的時候,一種由衷的開心,溢于言表,
最后一句送給大家,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愿你此生,來處輝煌,去處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