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假期回來了難以進入狀態,網上的那些心靈雞湯也說了如何調節,都知道有道理就是難做到啊!
突然想起剛工作的時候,那會特別焦慮。每天早上晚上擠地鐵,到了公司一整天忙碌的作圖和交流,放假回來上班尤其是第一天很抗拒,很懶散。對任務是能拖就拖,盡管有經驗的人會告訴我:‘’要調整心態、把心靜下來、放輕松、空杯心態...”。盡管聽著都有道理但那時感覺就跟唐僧念經啊,好煩吶。我當時也反駁他,我說:“你說的對,這個狀態一下子調回來很難啊,就好比你好不容易看上一個女孩了有感覺了你現在給我把心放掉切換回之前的狀態,你做的到不?”在我的詭辯下他愣是也無言以對。
就像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懂得大道理,很多事想想應該如此,就是自己真正做的時候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人是感性+理性,同時也跟周邊環境、個人性格、他人影響、焦慮等綜合因素掛鉤。有的時候沒有到那個階段是去執行很難,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才會對那些看似大道理的警示給于重視。
比焦慮更可怕的是沒有目標,沒有想法,按部就班每天過日子也不知道做啥,上班也好假期也好感覺都差不多。這就需要自己去找點事做做。
講講幾個我自認為對我有幫助的理念吧,希望能對你有些啟發。
丟
把家里那些沒用的東西丟掉,很多時候就是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丟沒用的東西越來越多。搞得心煩。不舍得丟的你可以送人、當你真的把多余的東西清理掉之后,心情會輕松很多。這些東西不能愉悅身心,反而會帶來壓力,東西越多,內心的從容就越少,時間長了就容易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更加容易猶豫。其實人也是一樣的,這就像你喜歡一個人人家完全不在乎你就不要苦苦糾纏內心了,只會更累。負擔少了你才能更好的關注自己。這方面大家自己拓展吧。
空
定期釋放你的壓力和煩惱。心中有煩惱有不爽的還是要找其他方式發泄,別憋著。憋久了積少成多。一旦哪天憋不住了容易極端更加容易否定自我和做出不理智的事。人也會越來越頹廢。憋著和包容是兩碼事,包容心也是需要遞進的,別把包容看成憋著。不爽的時候多去和朋友去傾訴去外面走走。在家里可以考慮買個速度球之類的用運動好好發泄一下或者參加武術類的培訓班運動減壓。減壓的方式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試
嘗試去體驗沒有做過的事或具有挑戰性的事,比如一個人去旅行、不帶手機瞎逛一天、學一門藝術等等。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體驗,豐富自己的內心。
最后,與他人相處多關注積極優秀的一面,多看看好的方面你自己也會更好的成長。
少去抱怨。還有就是狀態切換有難度,和本能對抗都是特別困難的。重要的是改變第一步能走出來,慢慢改變自己吧。
心態會隨著你的改變越來越好,當強大到有一天不會被環境影響,那你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任意切換各種狀態,成為真正的牛人了,不過能走下去能讓自己的心態變好不再容易焦慮就好。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