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愛做夢的人,易走神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下的生活不能帶來滿足感。
有夢當然是件好事,要不然為什么在你還對這個世界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大人和老師要一遍又一遍地問你,“你的夢想是什么呀?”是啊,“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你看,歌都是這么唱的。但是,白日夢,還是免了吧。
白日夢好比黃粱一夢,夢中一生繁華富貴,醒來米飯卻還未熟。如此長而往之,意識混沌,精神殆盡,分不清現實與幻境。
《白日夢想家》的前半部分,講的大概就是這么一種白日夢上癮,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常斷層的一個故事。
男主人公沃爾特·米蒂是雜志社的一名相片管理員,年過四十卻還要憑相親網站尋找另一半。日子平淡,生性膽怯,無法向心儀的同事告白,無法將職位更上一步。唯一擅長的,大概就是無時無刻的白日夢了,在夢中,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到處冒險。在現實中,卻沉默寡言,處處受氣。
如果你以為影片記錄的就是一個普通人平凡的一生,那你就錯了,這畢竟是一部電影。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攝影師Sean寄來的25號底片遺失,而這張底片又要作為雜志社停刊的封面的時候。
沃爾特雖然是一個平庸的人,但是他對于工作盡心盡責,在他的手上從來沒有過底片遺失的情況,抱著這份責任和經理反復不友好的催促,沃爾特踏上了尋找Sean的漫漫長路。
握著Sean留下的幾張類似于線索的照片,他孤身一人從美國到格林蘭再到冰島,一路上,他坐過醉酒的飛行員的直升機,跳進海里險些被鯊魚一口吞,滑板來到機場又撞上火山噴發。他與Sean,總是在那瞬間擦肩而過,而面臨公司裁員,沃爾特不得不趕回去,此時,公司的大部分人員,包括他與心儀的女同事。如果說中間一部分的探險是沃爾特重獲新生的過程,那么現在,現實像一盆刺骨的冷水,澆滅了他好不容易燃起來的激情。
當然了,主角永遠不會這樣輕易的狗帶。他的身邊一定會有著一兩個推動他前進的神助攻,而此片男主的母親,無疑是讓整部片子不斷向前發展的推手。她撿回了兒子扔掉的信仰,找出丈夫多年前給兒子的旅行日志。就這樣,幾乎是一無所有的沃爾特決定重新出發。
最后一站:喜馬拉雅。
當年那個空白的旅行日記,成為了他一路上最溫暖的伙伴。
I’m alone.
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群山巨瀑和風雪中獨行。
上天不負有心人,在山頂上,他終于遇見了獨自拍雪豹的Sean。
“底片在你的皮夾里,那是我給你的禮物。”
我們一路尋尋覓覓,卻從不肯停下來往自己的身邊看一看。
我最喜歡的是影片的最后,也就是沃爾特從喜馬拉雅得知底片的下落歸來的時候,這時的他,眼神篤定,步履從容,充滿自信。
人們總說歷經滄桑看破紅塵,但我卻覺得,真正歷經滄桑的人,他的表面是靜的,周身像鍍了金一般耀眼,但心卻是動的,他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和生活本來的樣子。
就和現在的沃爾特一般,他從容地走進那個工作了很久卻被辭退的公司,遞上了底片,不再懼怕囂張的經理。因為此時的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和方向,他有能力,再去找一份新的工作。
這大概是一個人活著的最好的樣子吧。
噢,對了,25號底片,其實就是他自己。一個在陽光下認真研究底片,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
真正忙碌的人不會做白日夢,內心充實的人不會憂慮當下,與其在夢中當一個超級英雄,不如讓腳下的路越走越踏實。有一天,你會很驚奇的發現,其實,你已經成為了讓他人艷羨的那一種人。
嘿,追夢人,一起出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