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迷茫好像成了一種罪過。
你在各大社交網站上點開關于迷茫的熱門文章,大多數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你不是迷茫,你是懶!你不是迷茫,你是沒認清自己!你不是迷茫,你是沒有行動!你不是迷茫,你是XXX……
有時你會覺得他們很可笑,我不是迷茫,我怎么會看你這種文章?
當我們看多了把迷茫當作錯誤和恥辱的文章,遇到人生低潮期、迷茫時,就會有種自己在做錯事的感覺。好像迷茫是不應該出現的,是一件讓人慚愧的事情。
有趣的是站在上帝視角,其實人,生而迷茫。就像有些問題可能所有人都問過自己,我活著是為了什么?我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是什么?生命必將結束,我為什么還要有所作為?
無數人都嘗試過回答這些問題,凱撒說我來我見我征服;馬克思說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文學家說少談意義,多談意思;心靈雞湯段子手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他們的答案是正確的嗎?我不知道。也許他們都是對的,也許他們都錯了。
但我想說的是,因為迷茫,所以我們不停的思考,不斷的嘗試。迷茫沒有錯,錯的是那些看不起迷茫的人。
02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文明,迷茫都是一種必然會有的狀態。排斥它,厭惡它,都無濟于事,該來的都會來。
就像我們在中學課本中學過的一首詩《林中路》一樣,有時你只能選一條路,選定以后另一條路上的風景你永遠看不到,你會怎么選?我想只要是人,都會停下來思考吧?而停下來思考的過程,就是迷茫。
詩人弗羅斯特的選擇是人跡更少的一條,你呢?當你面臨抉擇時,你會怎么做?你不需要思考,不會迷茫嗎?
允許迷茫,不要求自己人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必然有方向。我覺得這樣才能把生活過好,否則太累了。
我的一學妹剛進大學時,給我傾訴她自己的迷茫。她說自己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不知道該往哪里行走,讓我給她一些建議。
我給她的建議是:想往哪里行走就往哪里行走,迷茫就迷茫,彷徨就彷徨,不用管。等你自己真的厭煩了迷茫時,你自然就會走出來。
你也許會覺得這個建議太消極,不負責任,不過我只是在說一個事實。覺得迷茫的人,知道自己迷茫了的人,其實不管怎么樣,他都會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
所以在改變之前,迷茫一段時間,沒什么大不了。反而通過迷茫,他能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03
我一直覺得,經歷迷茫,好比涅盤。細細體會其中的味道,也許能讓你獲得新生。
就像你玩了一整晚的游戲,或者在寢室睡了一天,這讓你很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自己。這個體驗很糟糕,但換個角度看也是好的。因為知曉自己頹廢了、迷茫了代表著你有上進心,你想把生活過的更好。
迷茫一天兩天,你的心都備受煎熬。時間長了,真的受不了時。可能不用人提醒,不用人給你建議,也許你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把生活規劃好,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不受煎熬。
不得不說的是,經歷迷茫不一定是重生,也可能是毀滅。因為有時迷茫久了,人可能會麻木。不過是麻木還是改變,結果是積極還是消極,這沒有人知道。
就像做事情,走下去有可能是前途無量,也可能是萬丈深淵。沒走之前,沒有人知道前方是什么。迷茫中的你,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不打開盒子,沒有人知道結局是什么。
所以,當你迷茫時,你什么都可以做,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反正迷茫,必然會結束。至于結局如何,能決定的只有你。
04
有人說:“每個人都有表達悲傷的權利,而不是說我很幸福,你憑什么不快樂?”套用這句話來說迷茫——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權利,而不是說我有方向,你憑什么在迷茫?
以前別人告訴我這個社會很浮躁,我不信,直到我發現連迷茫都成了被批判的東西。放眼望去,誰都在努力,誰都正能量,竟然容不下一點兒負能量,不允許迷茫。
那些成功人士用恐嚇般的語氣告訴你,迷茫會怎樣,后果有多嚴重。然后又誘惑的說,你看,不迷茫以后我多么好,多么厲害。
其實他們在販賣雞湯時忘記了自己也曾迷茫過,忘記了很多事情聽別人說是沒用的,只要靠自己經歷了才明白。
最后我得提醒你一點,當你看到別人很正能量,鼓勵了你,你不要感謝他。你要感謝自己,因為是你愿意改變,你才能改變。
閱讀至此,如果你是一個正在迷茫的人。愿你能享受迷茫,享受那種心神不定的煎熬。
若你懂煎熬,而你不愿被煎熬。那,你就能走出煎熬了。
(完)
我是西城,歡迎關注我的文集《記錄本身,即是反抗》。一起用文字記錄生活,用思考反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