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爭》講到用兵:“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一語道盡軍爭精髓,所有的軍事家孜孜以求練兵方法就是為了達到如此境界,我們都知道孫子出山以吳王妃嬪操練,鐵面斬吳王兩位寵妃立軍威,后來號令如一無人敢犯。春秋時候的諸侯國之間約戰有君子氣,最初周公以姬姓分封天下,本來就是一家人,所以春秋之戰大多都像是兄弟之爭,打打和和,戰爭死亡率其實并不高,都是一觸即潰,孫子的偉大之處就是改寫了戰爭的本質,兵者國家大事,不可輕啟,一旦進入戰爭模式,那就是“兵以詐立,以利動”,而孫子的練兵法就是要把軍隊打造成不受情緒影響的戰爭機器,春秋末年開始,戰爭成了絞肉機,可以說誰能坦然面對死亡,誰就是天下強軍,商鞅變法的精髓在哪?就是人人怯于私斗、勇于在戰場上立功,被稱虎狼之師,此后一舉蕩平六國,統一天下。
日本戰國時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是孫子的忠實擁躉,取“風林火山”為軍旗,與越后之龍上杉謙信10年鏖戰五次,后來威震日本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加起來也被他打的狼狽不堪,靠的就是騎兵壓陣,漠視生死,往往更能笑到最后,病死后,一輩子的老對手上杉謙信竟然痛哭,哀嘆失去生平敵手,從此不再征伐武田家,可見信玄當時的軍威、聲望。
不過要說軍爭之威,古往今來,莫能出我中國陸軍其右,落后小半個身位的也就是日軍了,畢竟太祖年輕時就受過日式訓練,后來一路血火鍛造鐵軍,上甘嶺之戰硬是打出了赫赫軍威,贏來了數十年和平發展期,可以說,國人現在盛世承平,都要感謝十五軍四十五師的昂揚軍魂。
做了這么長的鋪墊,講述練兵軍爭之法,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觀點:世界是個生死場,不怕死才不會死。
在如今的和平時代,絕大多數人已經不必擔心戰爭陰云,核力量似乎也限制了熱戰的可能,但不見硝煙的商場,慘烈程度要更甚于血肉橫飛的戰場,語笑晏晏、文明有禮之間的交鋒與“風林火山”并無二致,商業利潤、金錢、收益等都是硬指標,商場也是血淋淋的競爭,生存下來跟真刀真槍的拼殺活下來一樣,平時訓練的多,多一份辛苦,戰時就多一份勝算,即便是玩命操練,戰場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更遑論平時偷懶了,像我這種從小就混跡社會、在實戰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人,對什么書本案例那是嗤之以鼻的,就像平時練的再好,不上戰場歷經血火,親眼看著袍澤戰死在面前,自己從生死線上幸存,根本談不上強兵,商戰也一樣,沒有真金白銀的洗禮,哪能堆砌出精準的直覺以及漠視金錢的平和,所以我對小伙伴們要求極嚴,受不了的自然不會參與酷烈的實戰,越是要上戰場就越嚴,那是那句:“金錢就是這個時代的生死,容不得半點馬虎”,平時訓練的自律、技能、財務知識會在實戰中打磨的越發精細,而資金的操作更是需要環環緊扣,稍有差池就會引發雪崩式的斷裂,而好的團隊是在一場場大仗的壓力下鑄就的,“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只有這樣才能在商場上掠取戰利品。
2017開年以來極忙,一邊推進文化產業的進展,無數次的向各個領域的朋友闡述愿景,邀請更多的人參與做事,效果很好,規模也越來越大,同時也開始帶一部分伙伴實操作戰,我能為相信我的伙伴做的就是讓他們有上戰場靠自己賺取軍功的機會。
春節以來中國、澳洲的房市都大火,我自己已經很少參與房產投資,都是老婆大人一手運作,在新的市場行情中縱橫,有的出售,有的購入,重新配置資產,不敢有半分疏忽,這個時代財富洗牌愈演愈烈,稍有不慎就可能錯失良機,要知道一步錯、步步錯,錯過一次再行追趕的機會成本會大幅上升,甚至就再也趕不上了,就好像一個月前的房市和現在根本就是兩重天地,這個時候朋友圈里火了一篇文章,說是幾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因為在北京買不起房憤然離京的事,引發不少共鳴,其實通篇不過是怨婦之言罷了。
大約瀏覽了一下,文中的主人公好像是三位,都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開篇就是說自己的高學歷,然后是現實中清華畢業依然買不起房的控訴,最后像受氣的小媳婦回娘家一樣表達了自己強烈的不滿,可以看到作者都自視甚高,出身名校、自詡精英,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群體卻可以通過擁有房產來把他們的尊嚴踩踏在地,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自認為“殘酷”的現實,所以憤然離場,高呼“爺還不伺候了”,嗯,倒是要感謝你們為北京的治理霧霾做出貢獻,以及騰出注定會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以財富為軍功的商業社會是只有資產才記入功勞簿的戰場,各路英豪都參與其中大顯身手,這個戰爭是公平卻不是平等的,攫取戰利品的方式很多,以前是互聯網,現在知識又變成新的武器,不過過去15年的大殺器非房產莫屬,有房產的就好像開著坦克沖進了冷兵器戰場,理論上人人都有搭載巨型坦克攻城略地的機會,但路過自己面前的時候,有的是父母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拒絕接受,更多的是認知不足的80后們猶豫不決以致于再也沒有了上坦克的機會,眼見著自己累死累活不如人家在坦克上輕松收獲戰利品,心理落差就這么產生了,進而抱怨,還有要賭氣換戰場的,這些都是沒有戰場覺悟的可憐蟲而已,希望房價下跌,看大部分網上不出聲、暗里偷著樂的有房者不生撕了你。
清華北大的高才生也大多一早就上了坦克,而且以他們的高智商也會利用其他的武器立戰功,創業的、投資的,君不見,中國最大的產業覆蓋鏈涉及高科技、金融、重資產、文化正是“清華系”,清華出身、以精英自居、到頭來還發那樣屌絲的帖子,不覺得給清華丟人嗎?
國人有買房的執念,對租房還是有本能的不安全感,而90后、以后的00后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他們獲取軍功的手段更多,對房產的執念也不比70、80后,活的更加灑脫一些。
以上說的大家稍微平心靜氣下都能琢磨清楚,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聊聊房子這事。
全世界都是大城市資源集中的形態,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靠幾大核心城市群完成經濟增長,尤其是過去十五年的市場經濟幫助國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國民總體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大城市匯聚著最前沿的資訊、最先進的科技、最精英的人才、最豐厚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對年輕人來說更多的機會,競爭是很慘烈,但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和數以千萬計的壯勞力涌入大城市,為夢想中的生活奮力打拼。對于政府來講,創造機會最多的環境就已足夠,一茬又一茬的各式人等為了夢想、為了房子、為了財富貢獻自己的青春、創造力、才學、勞力、金錢,有的人呆不住走了,有的人留下了,不管咋樣,大城市就在那里,無數的人在前赴后繼的為她做出貢獻,一年年、一代代,如此反復,被淘汰的到二三線城市相同的流程繼續做貢獻,就像北京呆不下去的清華生回了地方還能繼續發光發熱,直到最后階層固化、到那時財富流動緩慢,攢錢買房變成了可量化的目標,只不過死盯住不放棄的到了階層上層,或者可以說,未來可分為有房者和沒房的。
國家就是利用財富的軍功鼓勵愿意上戰場的連綿不絕,從而讓自己繁榮昌盛、興旺發達、根基永固。
付出越多越不舍得放棄,人性如此,而在財富洗牌中的利益獲得方就都是堅定的擁護者,龐大的中產雖然時有怨氣,但絕對會玩命保護自己的辛苦所得,至于少量被時代拋棄的,誰會在意呢?